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攝影理論的語言轉向
作者  
討論話題
 

郭大爛


網路會員

2006/04/11 04:25
器材: 其他 其他

<演講> 攝影理論的語言轉向
2006年4月27日
晚上7:30~9:00
台中沙鹿靜宜大學教學大樓
(教室編號會在一個禮拜前公佈)



大爛近一年來努力的目標在於利用語言分析來探討圖像結構,這方面在台灣的論述還很少,但是在大陸那邊卻像是常識一樣,幾乎每一本近代美學書、哲學書或精神分析文論都會多多少少提到。

一般人乍聽之下,可能很難想像「語言分析」怎麼會跟圖像結構有關係?在十九世紀末,哲學界開始從康德的認識論,慢慢開啟了所謂的「語言轉向」;認識論主要是在研究認識的主體和主客體之間的關係,而語言轉向的結果就把「語言」引進了認識論,用來解決許多形而上學中「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而「美學」這塊領域也很快地汲取了語言分析的養分,利用結構主義的思想分析了詩歌所蘊含的隱喻與換喻結構。而把語言學牽線、引渡到精神分析的大功臣,就是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但是拉康的思想卻在後來遠遠的超越了結構主義,結構主義關切文本結構和語言符號,但是拉康卻在更宏觀的角度下揭示了人類心靈的裂解,從而導出了「慾望是他人的慾望」、「無意識是他人的話語」等結論。大爛在演講中會一路解釋語言學進入美學的過程,並試著引導大家對攝影圖像的符號性做綜合辯証。

當然,用隱喻與換喻等語言結構分析圖像結構只是第一個層面,之後我們還必須再用語言結構來分析攝影圖像與語言兩系統之間的交互影響。我們都知道當影像所指不斷的滑動,是可以靠文字來凝結的;反過來說,影像也可以發揮所謂錨固作用凝結文字所指的滑動。P大所謂的「解錨」我認為是不存在的,因為當兩個系統的所指都分別都在浮動時,它們加起來的效應若還是浮動,那會造成兩個現象:「廢話」與「意象」。「廢話」在圖像語言中應被稱為「廢圖」,這部份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我在演講中會說明;而「意象」在本質上則無錨可解,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浮動的所指海面上所起落的船隻。其實即使我們利用圖文達到隱喻甚至諷諭的效果,基本上都是一種錨固的效應,這與如何為自己作品下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語言分析的好處在於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因此聽起來總是有些零散。在台中場次的演講中我不打算講演我自己後來發展出的一些推証,而希望著墨於早期哲學家的努力,介紹他們的貢獻,讓大家能夠對語言轉向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歡迎對攝影哲學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參與討論。


講義下載頁面: http://211.75.90.4/cgi-bin/ultrathreads/topic_show.cgi?id=17031&h=1&bpg=1&age=30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0頁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Nikon DX 達人聖經】手札聖經系列重出江湖!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Canon EOS 6D 實戰攻略】年度新書上架!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72056268人 │ 線上1670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