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1964年的老相機Leicaflex
作者  
討論話題
 

nikonguy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2010/12/31 15:02
器材: Leica 徠卡 其他

不是開箱文,因為已經無箱可開,算是懷舊吧

 

 

這台 1964 Leitz 廠生產的老相機,是第一代 Leica SLR

距今已經 46 年了(您沒聽錯!快半個世紀了)依然筋骨強健

是一台全機械相機,不用電池也能全快門操作,電池只是測光

握在手上很沉重,好像握個磚頭,作工非常扎實

1/2000sec 的最高快門速度在那個年代算是傑出成就

微稜 microprism 對焦(非裂像)中央圓圈內微稜區把景物對清楚就能拍了

觀景窗很明亮,所以對焦不難

測光不是 TTL 而是外部 CdS cell

有反光鏡鎖( Mirror Lock Up

裝在機身上的鏡頭是一顆第一代的 Summicron-R 50mm f2

一個外接卡榫式金屬遮光罩,平時可以倒裝在鏡頭上

這支鏡頭雖然是年近半百的老鏡,但是拍出來的正片有一種濃郁的油畫調

貼幾張街頭試拍 400 度負片,店家掃得很差,反差太大,大家將就看↓

 

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20/Article.aspx?m=nikonguy&id=14885

 

 

 

 

 

 

 

 

 

 

 

 


推薦者: 笑面刀, 棟樑Harry, 【十面埋伏】, 一小黑一, 新野狼125

Shee-Hong_Lee

部落格(347)
網路會員

1) 2010/12/31 15:21 
N大您這台是終於跳了?還是早就撩下去了?

推薦者: nikonguy

笑面刀

部落格(343)
網路會員

2) 2010/12/31 20:58 

外行人看熱鬧

真不明白

如果照片如此是因為店家掃得不好

那要是找到了掃得的好店家

不就......

.....

推薦者: nikonguy

phuang3

部落格(3)
網路會員

3) 2011/01/02 11:43 

大約六年前,一位賣我R鏡的老外想要順便賣很新的Leicaflex SL給我,而且只開價USD 250。當時心裡只想要玩R鏡轉接300D所以就沒考慮,現在想起來有點後悔啊。


推薦者: nikonguy

zanwu


網路會員

4) 2011/01/02 13:04 
看大家要不要把壓箱古董拿出來接續,讓我們一起聞香...


推薦者: nikonguy

nikonguy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5) 2011/01/05 09:09 

S

這台擁有很久了,出機率沒有 R9

還是 R9 比較好用

 

笑大

我說錯話了!應該說掃得還行

只是掃描本來就很吃虧,尤其是掃 135 這種小片子

反差大,細節都不見了!

 

P

其實不用後悔啊,沒買才是對的

都什麼時代了還拍底片?

 

Z

好建議,歡迎老機老鏡在此集合分享

 

jenhoxen


網路會員

6) 2011/01/05 15:04 

謝謝N大的分享, 讓我知道原來Leica的SLR更早做到快門1/2000!而且這部真的是像石塊一樣堅固啊~~

(我一直以為是Canon F-1,但誤差值近35%, 所以第一台具有準確的1/2000快門市售機是Nikon F2)

不知Modern Photography當年有沒測過Leicaflex的快門精確度呵

 

 


推薦者: nikonguy

一小黑一


網路會員

7) 2011/01/05 22:25 

我是找不到掃得好的店家 應該是說 沒認識什麼熟人 可以幫忙掃得好

所以只能純拍爽

房間已裝不下東西 買好的底掃 應該又會天天被念

      台灣全紀錄- Jesse的心築情巢  http://album.blog.yam.com/jesse0170

推薦者: nikonguy

modlinden


網路會員

8) 2011/01/07 19:36 

N大,既然還有拍底片,為何不乾脆買一台底掃?

例如 伊麥港!嘿嘿嘿!


推薦者: nikonguy

Shee-Hong_Lee

部落格(347)
網路會員

9) 2011/01/08 21:08 

N大

既然還在玩底片,手癢時又想貼貼圖

那麼我也是建議您買個高階一點的film scanner

eBay上很多啦,價錢也五花八門,而且您在Vancouver,在美國eBay買運費也便宜

自己買個底掃,用16-bit color depth掃圖,再搭配個高階點的monitor

自己調整起來很容易找後製的參數,轉出來的8-bit JPEG檔會很精采有趣的

要不下次您回台時帶一些片子,事先傳個訊給我,找個時間我用我那台中階的scanner給您來掃個16-bit的tiff檔,您再自己用PS轉一下就知道玩這些東西有多有趣囉


推薦者: nikonguy, 一小黑一, modlinden

nikonguy

部落格(253)
論壇版主

10) 2011/01/11 01:05 

S

有沒有推薦的底掃?

如果有回台不敢勞您掃描,請您喝個咖啡是一定要的啦!

順便欣賞一下您遊日的街拍

 

雖然現在幾乎已經是人手一台(或數台)數位機

我仍然 enjoy 帶一台簡單的手動相機和一顆標頭

正片裝框直接看,就是一幅一幅色調飽和的小畫

 

 


推薦者: 一小黑一, modlinden

Shee-Hong_Lee

部落格(347)
網路會員

11) 2011/01/11 18:29 

N大

我自己長年都用Nikon Super-Coolscan LS5000ED,也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建立自己的batch調整參數做成PS batch process使用的action檔,若不是要大圖輸出,它的4000 dpi、16-bit color depth、有digital ICE又可直接支援Adobe RGB色域的規格其實非常夠一般studio或amatuer使用。但若是您現在要買film scanner(還有120的需求吧?),我倒不會建議現在還買已停產的Nikon Coolscan系列,而是EPSON V700或V750那個系列

雖說我個人是覺得Nikon Coolscan系列,尤其是最後的這代使用LED光源的5000ED/9000ED在CCD scanner裡真的是C/P值極高的一款,找出參數後配合PS調整可得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但它的庫存新品或中古貨價格其實都已飆到不合理的地步,以現在狀況,除非能在eBay上碰到US$800以下的LS5000ED或是US$2,000以下的LS9000ED中古品(最好還要用得不多),否則我真的不會鼓勵任何同好衝這兩款,因此在考量C/P值的狀況下,我會建議預算不多、而且掃瞄檔的終極目的多半不是需要做精確印刷的studio或amatuer買EPSON的V700或V750極可

雖然先前我真的也看過一些美國網站針對US$3,000以下的film scanner做色域及動態比較,有不少認為resolution 4000 dpi的Super-Coolscan系列比6400 dpi的EPSON V系列還棒的說法,但我個人是覺得對於不以「高精確、高動態的印刷及high-end monitor看圖」做為掃瞄目的、預算又很難超過US$1,500的普羅大眾而言,EPSON V系列真的是俗又大碗了

至於Imacon的CCD scanner動態範圍根本可以直接拼drum scanner,入門款一台都至少一萬多美元,市場定位就是針對具有精確印刷商業需求的studio或output center所設計,對於身為amatuer的N大而言,若不是家財萬貫想買來當大玩具,大可對前面網友的建議笑笑就好...

Shee-Hong_Lee修改於2011年01月11日18:35

推薦者: 一小黑一, modlinden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12) 2011/01/11 21:37 
全友Microtek ScanMaker F1 4800dpi一台只要2萬2,一次可掃不剪開135/6張4條=24張負片或正片;12張上夾正片,4x5/2張;120不剪開6x22一條或6x17一張,6x9二張,6x7三張,6x6三張或6x4.5四張.

不經過玻璃平台直接掃瞄藥膜面,類同底掃,卻只要平台掃瞄器的價格,絕對超值,一般就用所附中文驅動程式掃瞄即可,若要掃的更精緻,可以使用英文版的隨機所附Silverfast Ai Studio掃瞄器軟體.

寧可事前把底片清潔乾淨及事後使用軟體把塵點一粒一粒清除,絕不建議使用 DIGITAL ICE自動清除雜點功能,那樣會連照片的細節也一起給抹掉了.

Shee-Hong_Lee

部落格(347)
網路會員

13) 2011/01/11 22:02 

魯大,

全友那台我沒試用過不熟,因此先前沒提,N大若是有興趣請自己到全友的網站http://www.microtek.com/找一找唄

不過您的ICE無用論我就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置評了,只能說是閃燈無用論的第二版吧...

不過以我的經驗,底片的灰塵並不容易清乾淨,台灣的沖印環境裡刮痕也很難避免,考慮大量處理時的工作效率,ICE還是給了人太多方便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14) 2011/01/11 23:14 
掃瞄正片時我試過開與不開DIGITAL ICE,掃出來的效果真的差很多,如果是掃給客人的,當然以自動清塵點來得效率高,但這樣弄的結果,經紀人圖庫公司鐵定要求一律送交正片拿去滾掃的,我把這樣來回跑送正片的路程時間用來手動清塵點,不但省了油錢,也避免滾掃時上油後清潔可能帶來的損傷,掃過的圖檔,下回再用到時就不必再掃一遍了.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15) 2011/01/11 23:14 
重複留言已移到保留區

燒肉放題


網路會員

16) 2011/01/12 11:45 

時常幹譙徠卡迷的nikonguy兄竟然用徠卡老機老鏡放毒?

是我lag太久了嗎?

Shee-Hong_Lee

部落格(347)
網路會員

17) 2011/01/12 12:13 
原發文者: 魯獅 發文時間: 2011/01/11 23:14
掃瞄正片時我試過開與不開DIGITAL ICE,掃出來的效果真的差很多,如果是掃給客人的,當然以自動清塵點來得效..(恕刪)

魯大,

我也用Nikon Super-Coolscan LS5000ED做過相同的測試,開不開ICE確實有差,尤其在開到16-bit color depth掃瞄時,開ICE時確實會掉一些細節,而且亮暗部最明顯,這是在我這個total 32-bit、只能支援sRGB space的monitor上以PS開整張100%圖就可以看得到的,但也許是各家的application processing細節不同吧,我總覺得用Nikon Scan 4.02開ICE掃出的圖與沒開ICE掃出的圖沒你講的「差很多」那麼誇張

我相信若是做高精度的印刷或輸出時,若是以Adobe RGB加16-bit color depth掃圖,開不開ICE會直接影響到印刷成品的亮暗細節(我沒有試過印刷),當然就會直接影響到印刷品質。但我必須講,以我的Nikon Super-Coolscan LS5000ED配Nikon Scan 4以16-bit color depth及Adobe RGB space分別掃出開與不開ICE的tiff檔,在改壓縮成8-bit color depth、sRGB space的JPEG檔,在一般支援的sRGB的monitor上根本無法看出差別(就是我用的這台)

所以話說回來了,對於高精密高要求的印刷輸出,魯大您講的要求並沒錯,但對於報紙、一般雜誌、還有眾多的網路貼圖需求所使用的8-bit、僅支援sRGB space、也沒加掛任何色彩管理檔的JPEG檔,開不開ICE其實對於最後的印刷或出圖結果根本沒差

而且,我怎麼也無法體會您所謂開不開ICE的「差很多」的意思,可能是各家application運算能力及效果有差、又或者我沒像您接觸過台灣最high-end的出版印刷業者而且還受過他們的嚴苛要求吧...

不過別說ICE沒用喔,對於需要大量掃瞄或是因為考量工作效率而對印刷品質沒有要求到那麼嚴格的影像工作者而言,這個功能可是幫他們節省了一大堆反覆修補影像的工時,假如像您所說是「差很多」、「沒用」的功能,那怎麼會現在每台film scanner都要附上這種功能才敢推出?總不能說是因為scanner廠商要輸人不輸陣吧...

Shee-Hong_Lee修改於2011年01月12日12:22

魯獅

部落格(8)
論壇版主

18) 2011/01/12 13:26 
以拍RAW檔和JPG直出來說吧!
很多人拍照一律都是JPG直出,他們認為,拍RAW檔和JPG直出根本沒有差別尤其在縮圖後根本就看不出來差異,何必拍RAW後再來轉TIF檔或JPG檔那麼麻煩呢?
我是比較過,拍RAW檔和直出JPG確實有差,另外拍RAW在事後比較方便把拍照時錯誤的設定更改回來.
現在RAW檔也不是直接轉JPG,而是先以DPP轉成TIF檔後再用Photoshp轉成JPG,更有人是不使用Canon DPP轉檔的,而是用轉檔後色彩更漂亮,細節更豐富的其它影像軟體.

我門拍的照片不是拿來放電腦螢幕上欣賞的,幾乎全數作為印刷用,當然雜誌,期刊,教科書,導覽圖,網站網頁用圖...一般不會要求太高,但偶爾碰到月曆用圖,廣告看版,海報輸出,牆面噴圖....等大圖時,即使客戶本身不熟,但輸出公司,經理人圖庫公司會那麼容易讓我們過關嗎?雖然在交給客戶或輸出前,他們還會幫忙調整一番,但提供照片雛型的攝影者,至少也得先作把關,因此,我們被要求,數位機一律拍RAW檔,正片一律底掃或滾掃(碰到大圖一律要求送滾掃),以前用Microtek i900人家是不收的,後來改用有AF功能的4800DPI的Microtek F1才勉強被接受.

當然,每一家的ICE能力在設計上也不儘相同,有的設計得高明又聰明的,高過底片平面的灰塵才會清除,但有的是看到髒點就清了,或許您買的Nikon Super-Coolscan LS5000ED就是屬於高明ICE設計的那種吧!

說到ICE,又讓我想起多張接圖後仍能保有大圖檔案的Microsoft ICE,不像一般軟體或相機,接過的寬景圖檔案都是小小的,如Canon的PhotoStitch.

modlinden


網路會員

19) 2011/01/12 18:12 
哈哈!我當然知道我們普羅大眾是不可能買伊麥港的啊。只是瞎聊勸敗。
不過我在某個攝影師的工作室裡,看見用伊麥港掃描45正片後的檔案,以及噴墨大圖輸出機輸出【臉比我的軀幹大】的照片(超過60吋),畫質真是細膩;眼睫毛、毛孔細毛,一根一根扎扎實實的...

言歸正傳,回到現實,E 的 V750 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如果可以找到不錯的二手貨,或許建議可以買 E 的 V500。根據某個經銷商及一些使用過的人的說法,V500掃出來的細節會比V750好一些。而V750的「好處」是LED光源,不須熱機。但由於我都沒實際使用過,所以不敢斷定,只能提供這小道消息作為參考。

modlinden


網路會員

20) 2011/03/17 01:13 

前一陣子某天心血來潮上網瀏覽 V500 與 V750的規格。真是怪了,V500也是LED光源呀!而V750的光學解析度為6400dpi,Dmax值是4.0,兩者皆遠高於V500的4800dpi與3.4。哪為何有人說V500掃的效果比較好?到底是 V750 的實際表現不如帳面,還是純粹是謠傳?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1頁 到第 1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9277988人 │ 線上1391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