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平遙國際攝影節觀後感
作者  
討論話題
 

ㄚ寶


論壇版主

2004/09/22 22:43
器材: 其他 其他

ㄚ寶


論壇版主

1) 2004/09/24 22:25 
平遙國際攝影節關後感之二
來自一位大學攝影系學生的觀後感

平遙攝影節我的感受

  我慕名到平遙,果然是中國的攝影盛會,滿意而歸。
  
  早在幾個月前,看到吳老師對攝影大學生的建議的文章,又看了一本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從此讓自己“心靈寧靜”便是自己人生的目標了。
  在次之前,也就是大學的前三年中,我的人生信條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超人說”。我在各個方面都很努力地學,因為我覺得我那時候一無所知。(記得第一次聽到吳老師講課,因為自己的無知而痛苦了幾個星期。)童年到高中的鄉村生活給我留下的唯有單純快樂。對於攝影,我高中時候愛過它。現在,我喜歡它,可沒有到著迷的程度。它是我謀生的手段,我會從事攝影工作,也許是攝影記者。攝影記者可以用相機幫助人家。這次到平遙攝影節的目的是:用平靜的心情感受這個盛會,瞭解中國的攝影。

  到平遙前的整整一個月,是我的個人畢業創作時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照片是攝影藝術,怎樣才是攝影藝術家?(我還不明白“藝術”是什麼東西。)我不想成為藝術家,可我願瞭解和體驗藝術家是一種什麼樣子的。我看過一遍《攝影簡史》,還未吸收精華。

  我們一隊人馬清晨到達平遙,從火車站到古城,乘坐平遙特有的電動車,照陽在前頭為我們引路,清涼晨風拂遍全身,眼前是個清靜明淨的平遙城。
  
    今年,平遙攝影節中,策展人的作用至關重要。百家爭鳴,讓人回味無窮。
    看展覽時,我總會先讀前面的文字,一邊想像著後面照片的畫面內容,這樣,我看照片的時候,可以很快進入畫面,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樣(先讀文字,比較容易理解畫面)是不是因為我的讀圖能力還不夠,不過我可以肯定這樣對我的寫圖能力有幫助。
   
    我喜歡吳老師的策展,喜歡王小慧的策展,這兩個展覽就用去半天時間。喜歡那些用相機幫助被麻風籠罩的孩子的照片;喜歡漁港的平靜生活;喜歡德國女攝影師用相機呈現自己的內心,轉移痛楚;也喜歡臺灣的同學們用相機紀錄自己的感覺。

  看到那些用自製針孔相機拍的照片,用鑭金做的照片,覺得攝影應該是用來玩的,不應該太重功名。

  國外策展人的照片,因為沒有耐心看文字,只草草看過。語言真的好重要。

  上面那些照片,應該都算是藝術吧。因為這些藝術,大家聚在一起,身心愉悅。

  我參加了策展人學院的課堂。策展人應該是超人吧。策展人學院給我許多在選題上的啟示。國外的策展人,不瞭解我們的文化,對國內的照片不加以評論,讓我知道:1、我們的照片要有自己的文化作為基礎,需要瞭解自己的歷史。2、我們都有根,我們要加倍重視自己的價值。

  策展人學院給了我一個目標:中國的攝影歷史需要整理,我想寫一部中國的攝影史,我喜歡做大家認為意義重大的事情。寫攝影史應該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完成,需要怎樣開始,怎樣經過呢?

XX 04.09

ㄚ寶


論壇版主

2) 2004/09/26 23:50 
(引用)國外策展人的照片,因為沒有耐心看文字,只草草看過。語言真的好重要。

在這種國際場合,適當的語言能力的確粉給他重要呢,這次有幸託林國彰老師的福,跟睽違快2年的法文相遇,因為想幫林老師而跟Rene Burri大師聊上幾句,發現跟他說法文的時候好像回到小時後才學了一點英文跟外國人談話時那種有點緊張又把所有文法丟掉的豁出去感覺,不管如何,最後林老師不但幫他仰慕的大師拍了照還如願將一本作品集送給大師,而我顛三倒四的倒也邀他有空來台灣看看,也還好以還記得較清楚的問候句作ending全身而退,以及有幸握到按了不知多少次絕佳快門的手,嗯!沒錯,語言能力是頂重要的,不過影像訊息的傳達也是語言之一啊,所以說語言重要一點也沒錯。

(引用)
   策展人學院給了我一個目標:中國的攝影歷史需要整理,我想寫一部中國的攝影史,我喜歡做大家認為意義重大的事情。寫攝影史應該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完成,需要怎樣開始,怎樣經過呢?

嗯,果然在不同土地上的人會有不同的視野,在遼闊的土地上生長大概連志氣也跟著寬廣了起來吧!同樣參加攝影節我怎麼不會有這種歷史使命感呢,慘!想想之前吳老師等先鋒為台灣攝影史打下基礎,但看來,喂~~~(echo),空谷回音無人回,好像沒有後人了吧?台灣什麼人不缺,大概就需要多一點真正有使命感的人吧!
Jetamin

ㄚ寶


論壇版主

3) 2004/09/27 00:24 
本網訊:9月22日,為期一周的2004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在平遙古城落下帷幕。

  大展圍繞“文明•發展”的主題,重點展出了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古秘魯等五大文明古國的歷史遺跡、現代文化生活和民風民俗。同時展出的還有被為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的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圖片展覽,其中包括30個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攝影展覽。

  在短短一周的時間裏,參加本屆大展的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2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大展的國內外攝影師406名,其中來自國外的有80名;圖片展覽330個,其中外國展覽82個,國內展覽248個,圖片總數達到了8843副。來賓人數2438人,其中外國來賓83人,臺灣16人,香港7人。

  本屆大展還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媒體的格外關注,據官方統計數字,共有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社等國內外120家媒體參加了本屆大展,註冊記者370人。
  2004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期間參觀展覽的人數共10.51萬人次,其中外賓1945人次。售出古城門票13109張,門票收入近140萬元。

  2005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將于明年9月16日至22日繼續在平遙古城舉行。主題為“和平•進步”。
http://www.pipfestival.com/zw/zxdt/82422.shtml

ㄚ寶


論壇版主

4) 2004/09/27 00:47 
一個走向專業水準的攝影節

   本屆大展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是策展人制度的引入。大連醫科大學影像藝術學院院長、策展人楊曉光說:“由於策展人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大展的品位和檔次,越來越凸現出專業水準,不斷引領大展走向新高度新境界。”策展人浮出水面去年以來,策展人成了中國攝影界最時髦最熱門的話題。不僅各主要攝影展、攝影節的人員名單上開始出現策展人的字眼,策展人也成了許多攝影界大腕的最新頭銜。策展人作為一個群體逐漸浮出水面。

   什麼是策展人?簡單地說,就是在藝術展覽中擔任構思、組織、管理的專業人員。策展人在尋找到話題後,就邀請一些相關藝術家按照他的要求創作或提供作品,藝術家的作品只是策展人創作的材料,成了他話題中的一個具體的內容。

   策展人制度的最大特點在於能夠突出展覽的立場、主張和表現風格,將這個世界越來越龐雜的、有時甚至是混亂的理念和資訊條理化、明晰化,強調更為個性的聲音。策展人提升大展品位前三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為所有攝影人提供了一個平臺,有藝術的、偽藝術的、文化的、亞文化的,有前衛藝術,有傳統文化,良莠不齊。如何提升大展的品位?北京博藏文化傳播公司老總、策展人高波告訴記者:“除了組委會的嚴格挑選圖片和精心布展外,關鍵是要引用世界上通行的策展人制度。”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策展人溫海成告訴記者:“現在已進入策展人時代,我們眼下看到的國際上比較重要的展覽,都是以策展人為主導的。”

   為舉辦好這次大展,今年4月25日,大展組委會在北京召開了策展人研討會。邀請策展人、攝影人、批評家和媒體負責人對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總體設計及藝術架構建言獻策。6月下旬,10多位策展人又齊聚平遙勘察場地,做出布展的大致計畫方案。策展人在本屆大展登臺亮相,開始唱起主角。

   在平遙縣二針廠,展出了溫海成帶來的55幅照片,這些作品以其表現主義的手法,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好評。在土倉展區,有臺灣著名策展人吳嘉寶策展的德國攝影家漢芝洛發、伯格斯、布呼姆等人的作品;在棉織廠,有旅德藝術家王小慧策展的《看與想———德國十位元攝影家作品展》等,都非常精彩,專業水準較強。有待完善的策展人制度常年為中法文化往來奔波的高波先生告訴記者,在國外,有一套完整的策展人制度,從聯繫基金會拉贊助、組織攝影人拍照,到聯繫美術館收藏等,策展人全程代理。但在目前國人的藝術觀念和文化體制下,完整的策展人制度還可望而不可及,僅停留在組織策劃參展的階段。一位策展人說:“自己從最初的報名參展,到現在由策展人來辦展覽,水準確實不一樣。如果說,以前展覽是‘遊擊隊’式的,由攝影人按自己意志任意發揮,那麼,現在則被納入了一種秩序之中。展覽的思想性更強,藝術水準更高。但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策展人的水準參差不齊。”

   為培養更多的策展人才,本屆大展成立“平遙攝影策展人學院”,成為培養攝影人的黃埔軍校。由來自荷蘭、德國、印度、美國、日本、韓國的十幾位攝影策展人擔任教師,由日本的著名策展人福紀子擔任院長,負責整體課程的規劃與教學。

   引入策展人制度後的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必將更上層樓。(記者米厚民)

http://www.pipfestival.com/zw/zxdt/81733.shtml

ㄚ寶


論壇版主

5) 2004/09/28 02:13 
平遙感觸  
作者:仁悅

誰還在乎攝影——棉紡廠游歷

作為一個在棉紡廠參展的攝影師,以下的東西完全來自我和我的“鄰居”們只言片語的談話。

藝術家
   有一部分人雖然以攝影為表達方式,但是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攝影師,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是藝術家,只是突然發現攝影能夠成為一種可利用的工具,正如一位來自山西的參展者所言:我使用攝影表達,因為這個簡單。而他們所關心的攝影的特質,也正如山西群展的題目:真實與虛幻——他們利用攝影是因為其附載於真實,而他們最終卻捨棄攝影表達他們心中的虛幻。

   藝術家搞攝影在上屆攝影節上還遭到詬病,因此而引起的對談,對攝影滿不在乎的藝術家和對影象斤斤計較的攝影家的爭論,熱鬧的開始,倉促的結束,誰也無法說服對方。而今年,氣氛似乎有些不一樣了,人們發現失去了爭論的由頭,因為原先藝術家們略顯粗糙的攝影技術已經大大進步,因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他們也有精致而清晰的影象,他們也懂得瞬間的抓取,他們也嫻熟地使用大畫幅相機,曾經被我們認為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被輕而易舉的攻克。

   然而他們依然並不認為自己在搞攝影,同大多數攝影愛好者對攝影的迷戀不同,他們僅僅將之當作工具,甚至有些不屑一顧,然而這依然難以抵擋他們作品中呈現的生命力,就像我們在繆曉春的影象裡饒有趣味的尋找他精心制作的“我”,我們在體驗這種快感的同時,也不免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在我們的“攝影”中“我”在哪裡呢?


紀實攝影師

   所謂我們的“攝影”,其中最重要的門類之一,應該是紀實攝影,因為它被假定為最該利用攝影的本質——真實,來寫作的攝影形式。

   然而,你很難數出一些青年攝影師仍然從事傳統的經典的紀實攝影工作,即使仍在開拓現實題材的攝影師,也在大量采用一些反攝影的手法,比如快照,像賈玉川對反串男演員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到些許南戈丁的影子。而更多的人,已經從這種對外在世界的探索與冒險中,轉而關注自己的心靈。

   繆佳欣和胡建文的展場是挨著的,他們竟然都不約而同的拍攝了一張同樣場景的照片,舊城的殘骸中堆著一攤粗大的銀色的管子,好象我們這個工業化社會的肚腸。他們都不約而同的以本我的眼光書寫對周遭世界的印象,繆佳欣將自己作品的題目定名為《上海意淫》,而胡建文則叫《孤獨的儀式》。

   紀實攝影的傳統是關心人,從約翰裡斯(應該是雅可布李斯)對紐約貧民窟的報道,到農場安全管委會(應該是農業安定行政局),一直到今天的薩爾加多的勞動者以及移民,在中國紀實攝影的道路上也不乏諸如侯鄧(登)科這樣的前輩。後來,新紀實攝影的出現,更強調觀看者的感受,但是,這種感受仍然基於個體和客觀世界的交流的基礎上。但是,今天你會發現年輕一代的攝影師開始失去對現實,對他者的關注,他們即使在借助現實,但是最終也在表達自己。也許,現在的潮流是,關心自己。
 
   繆佳欣不承認自己的作品僅僅在表現自己,他試圖在表現上海這個城市在工業化進程中不可預測的未來,但是他不得不承認,就在最近一個月以來,他的攝影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互聯網的漫游中,在那些非職業選手的不經意的影象中,他重新找到了攝影的沖動,解構了他過去的習慣,那是一些對攝影所謂兢兢業業的態度。現在,完全因著自己的感覺,卻找到了最是自己的角度。

   當然,對“我”的關注其實也是對他者的關注,我們都是生活中的一員,但是中國年輕一代在現實題材上的集體缺失,在我看來仍然是充滿遺憾的。因為一方面,過於本我的表述常常演變為無痛呻吟,而另一方面,急劇變化的中國有太多的“他”需要我們的關心,而有關他們世界的故事,有可能比我們的更精彩,如果再加上攝影者本人敏感豐富的神經,這些攝影作品無論對於中國的攝影史來說,還是文獻的角度,都將是我們期待的。


觀念
    藝術家的入侵的確讓很多攝影人感到危機,它所帶來的後果是更多的人開始搞起了“觀念”。今年好幾個展區都是觀念攝影,或者干脆稱為後現代攝影。
 
   但是,藝術的觀念和我們拍腦袋的想法是大相徑庭的,有些時候觀念似乎被庸俗化了。一些攝影師試圖用對攝影離經叛道的精神來做他們心目中的觀念,比如使影象虛化,比如閃光燈的硬撲,比如無構圖的快照。對攝影的背叛並不能帶來觀念上的進步,當我們四處看到的都是年輕人對生活的憤怒、失望、看到的是虛無飄渺,也許這裡面就沒有什麼觀念存在,因為所有的,都不新鮮。
(待續)

ㄚ寶


論壇版主

6) 2004/09/28 02:14 
(承上)

數碼與快照
   數碼徹底打破了攝影的技術壁壘,攝影的普及性更加前所未有,那日松在他策劃的“Who is wrong數碼影象展”的前言裡提到:從“機械復制”到“無限拷貝”,“數碼”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時髦也最無聊同時也最具破壞性的符號。而這種時髦、無聊,破壞的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更多的非職業選手,他們有意識的拿起相機,自在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我們貢獻了很多猝不及防的瞬間,更加豐富了攝影的可能。

   但是我們在熱愛這種簡單直率的同時,也會發現就如同玩搖滾寫新詩是一種青春病一樣,數碼攝影也正逐漸成為年輕人發洩自己的另一種手段。而這種發洩,帶著太多的不穩定性,同樣也彌漫著一種浮躁的味道,從衛生間的馬桶到賓館的雙人床,很多人把這些匆匆一瞥的影象就當作一種攝影或者說藝術,上海的攝影師繆佳欣談到:“一個堅持寫詩的人,並不能夠成為一個詩人。而一個詩人,會將詩一直寫下去。”而從一個快照捕手到一個攝影家或者說藝術家的距離也在此。

攝影被解構了嗎?
   藝術家不在乎攝影,他們試圖表達;紀實攝影師不在乎攝影,他們在乎立場,做觀念的不在乎攝影,攝影只是一種載體,而搞數碼的就更不在乎攝影了,他們玩的就是感覺。那麼誰還在乎攝影?今天的攝影,是否被徹底結構了呢?
   逃脫不了技術的干系,攝影在觀念上的進步,從來就是和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在照相印刷術誕生的早期,少有報紙願意采用這種先進的技術,而仍然使用雕版的方法來轉述影象,原因是這些報業大亨們害怕降低報紙的品位,或者說,使用與現實完全一樣的照片是對報紙品位的降低。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攝影可憐的現狀,那時的攝影家們只有通過模仿繪畫才能證明自己。最後,還是讀者對真實的渴望改變了大亨們的品位。而小型相機的誕生徹底把攝影師從笨重的機器中解脫出來,這時候以薩洛蒙為首的抓拍大師們,為我們貢獻了攝影史上經典的直率毫不掩飾的堪地照。攝影師發現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從《生活》畫報的發刊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難以掩飾的激動,看生活,看世界。。。,攝影師成為讀者的眼睛。電視的誕生,影象文化的普及,促使攝影更加精致,也使一部分攝影轉而追求藝術。而今天,數字影象的出現,攝影的技術不再成為障礙的時候,其實我們也前所未有的真正的面對攝影。而正如蘇珊·桑塔格曾經談到的:“藝術微妙地存在於真與非真之間,是真而又不是真,是非真而有不是非真”。攝影恰恰是最好演繹這種真與非真的工具,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今天的我們仍然需要尊重攝影,而那些能讓我們記住的人,也正是那些尊重傳統的人。

http://bbs1.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ipic&message=3405

ㄚ寶


論壇版主

7) 2004/09/28 11:01 
2004平遙國際攝影節
策展人學院School of Curator 研討會採訪摘錄

大衛雅可布斯(David L Jacobs) 講稿摘錄
美國休斯頓大學藝術系前系主任、教授

講題:選擇和吊詭:關於策展的實務工作的一些思考

   我會講愛德華•韋斯頓,我要用他的作品來談策展人如何策劃攝影家的作品。
   攝影就是選擇,是選擇的藝術,今天早上的開幕式上有數千台相機,數千個攝影師,有幾千萬攝影的機會,在他們在拍照的時候其實就是就在做選擇,那是攝影家對現場的詮釋,而策展人則是對藝術家作品的詮釋。我們拍照時候不可能是中立的,我們其實是在展示我們如何看被攝體,那麼策展人又是怎樣詮釋攝影家的?讓我們看看愛德華•韋斯頓是如何在1946年被策展的,他是如何在過去被詮釋的,我想對於今天仍然有意義。

   在這張幻燈片裏,左下角的那個人就是韋斯頓,而左上角的一對夫婦,保曼•紐豪和南西•紐豪是在韋斯頓的攝影生涯中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他們和韋斯頓的好朋友(安瑟)亞當斯共同策劃了韋斯頓的影展,並因此樹立了他在攝影史上的地位。他們三個人從韋斯頓3000張底片中挑出267張,他們都清楚這個展覽將會塑造韋斯頓在歷史上的位置。韋斯頓是幸運的,因為從攝影史上看,許多攝影師比如象尤金•阿捷特這樣的人並不是一直有名的,他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不被人所知。所以,如何讓他們被人知道,讓他們在歷史上有意義,這個製造的過程也是選擇。

   1946年的韋斯頓在美國西岸很有名,但是在美國東岸卻並不為人所知,亞洲,歐洲也少有人知。所以1946年的影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讓他成名的展覽。這個展覽在美國現代美術館舉行,是美國最重要的美術館,而三個策展人也試圖讓攝影變成藝術,讓韋斯頓變成一個藝術家,讓他成為一個現代主義者,也希望他特殊的風景能夠呈現出來。

   我們可以看看韋斯頓的作品,其實他也嘗試過很多風格,有人像,我們熟知的一些人體,瞧這張——朦朧中美麗的婦人,韋斯頓也是年輕人,也難免拍一些被我們笑稱為羽毛飛舞的照片,但是,策展人應該怎樣選擇呢?亞當斯寫給紐豪的信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七月的陽光下,孩子到處遊蕩,玩具的陰影投射在牆上。。。。這樣的照片絕對不是韋斯頓自己的樣子,這樣的照片對他是一種傷害。”而在另一封信裏他又談到:“我沒有看過韋斯頓拍的朦朧的照片,這樣的照片也和他沒有什麼關係。”

   策展人對韋斯頓的認識是清晰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確實能夠一帆風順地實現他們的意願,策展人常常會和藝術家發生爭執。從下面這個小段子,大家可以更清楚剛才福紀子(日本策展人、平遙策展人學院院長)所說的:“對於策展人來說,藝術家怎樣想並不重要,而是我們對這件作品的感受如何,以及怎樣介紹這件作品。”在1930年代,韋斯頓和他的妻子養了很多貓,最多時候達到八十只,他喜歡貓,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張他在貓群裏面的照片,當然他也喜歡拍貓,最後出版了一本貓的書。但是紐豪討厭貓,亞當斯也討厭,只有韋斯頓喜歡貓,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產生了激烈的爭執。韋斯頓希望展覽中出現貓,而策展人堅決不同意,他們認為貓不是好照片,所顯示的不是真實的韋斯頓。韋斯頓憤怒的說,請問除了韋斯頓還有誰能比韋斯頓更瞭解韋斯!爭執的最後的結果是韋斯頓堅持至少出現兩張貓的照片。

   很多時候策展人不聽藝術家的話,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是紐豪他們不喜歡貓這種動物嗎?事實上是因為,當他們為韋斯頓策劃回顧展的時候 他們實際是在為韋斯頓塑造新的地位,他們擔心這些照片會影響他的名聲——是不是會讓人覺得他太濫情了。誰最瞭解韋斯頓呢,是藝術家本人還是策展人?誰的意見最重要?攝影家不應該是他照片最佳的編輯。我的學生拿60張照片,我問他那張最好,他說都好,這些學生必須學習對自己照片進行批判,評論,但是有些藝術家無法成為作品的編輯,他們必須需要策展人,藝術家需要我們。所有的好文章都需要編輯,偉大的藝術家也當然需要好的策展人。

   所有的攝影師都會在自己的攝影生涯中拍出不少爛照片,策展人不應該把這些失敗的作片呈現出來。紐豪和亞當斯都是愛韋斯頓的,所以他們才會對韋斯頓的照片進行深入的選擇,儘管他們和藝術家會有分歧,但是他們不是壞人,他們必須做這些困難的選擇,所有策展人都在進行艱難的選擇,而這就是攝影師喜歡我們的原因。

ㄚ寶


論壇版主

8) 2004/09/28 11:33 
2004平遙國際攝影節
策展人學院 School of Curator 研討會採訪摘要

講員:約翰雅可布 John Jacob
美國英格摩拉絲基金會執行長

講題:策展人的困境:為東歐前蘇聯攝影家策展心得

   在今年的平遙國際攝影節的目錄裏,很多人把自己標成策展人,但是在看過這些人的工作,我認為他們並不是職業的策展人。

   策展人的處境就如同攝影家一樣,在許多人看來,你會按快門,你就是攝影家;而你把照片掛在牆上,你就是策展人。實際上,專業的策展人是為數不多的。我是一個策展人,我必須經常外出旅行,進行文獻的探討——策展必須要對他策展的主題要進行歷史性的和廣泛知識的探討;必須和其他美術組織協商,從他們手上借到藝術品;策展人需要經常寫提案,找基金會,找商人,找到錢。我認為作為一個專業的策展人,他必須是學者,有效率的管理經營者,有效率的財務管理者,政治家,不一定是藝術家,但是要有藝術的激情。對於專業策展人來說,總有學不完的東西。

   這門工作面對的挑戰不只這些,今天我要談的第一個困境是審查制度,它讓有些照片不能掛在牆上。近年來我的工作經常是在與我文化不同的地方策展,在這些地方我常常遇到審查。審查制度可以改變展覽的外觀,也改變內容,在這方面,我已經有太多經驗,在前蘇聯,東歐,等等,這都是來自政治上的考量,但並不僅僅如此。日本策展人福紀子可以告訴你她在日本境內面臨的審查制度,日本政府認為男性的裸體是有問題。策展人詮釋藝術家是一個非常個性(個人)化的行為,是組織一些訊息,同時將其正確呈現出來。我希望我的展覽對觀者有意義,但是我不相信在一個經常要被審查的文化裏,對觀者的資訊的傳達是可能的。

   下面(指投映的幻燈片,下同)是東歐藝術家在70-80年代的地下創作,他們是被禁止公開的,他們作為一個藝術家被定義為在審查制度下的創作,但是,這些作品深深的打動了我。策展人的目標是分享知識,而如果他要分享的知識,是被特殊的道德和政治的規範約束,他要呈現的只能是一種妥協的狀態。如果審查制度經常發生,不管是在中國,日本,美國,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對策展人工作嚴重的限制。

   下面我就我個人的經歷談談策展人面臨的又一個困境,是策展人對自己作品不可控的一面。我一直試圖做一個前蘇聯的展覽,我要找那些純粹做觀念的,但是這在當時也就是八十年代的蘇聯是非常少的。我和美國藝術中心(應是美國紐約的國際攝影中心ICP)的專家曾經進行討論。這些專家向我解釋,對於藝術,創作的精髓應是徹底自由的表現,而當時蘇聯和東歐沒有徹底的自由,正因為這兩點的互相衝突,所以在當時的蘇聯和東歐是沒有有效的藝術創作出來的。 但是我很快發現這些專家的觀點是錯誤的。後面大家看到的是兩個大型展覽,(是我)為麻省理工學院視覺中心策劃的展覽,第一個叫做“離開東歐—— 一個私密的攝影;第二個展覽叫做“遺失的影像——蘇聯的替代品”。這兩個展覽我策劃了整整10年,到1990年才得到展出。

   策展人試圖把他的作品呈現給觀眾,而當他完成展覽,遠離展覽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策展人已經對他的展覽失去了控制權。所有策展人的工作都是在創造新的意義和知識,而這個意義與知識被那些觀眾改變,被評論改變,被藝術史家重新詮釋。當我籌畫前蘇聯展覽的時候,我只是希望讓大家知道前蘇聯有從事這些觀念的團體存在。那個時候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在西方完全沒有市場,當時美國(應是前蘇聯)主流的攝影是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而當我的展覽結束,當很多策展人開始到前蘇聯旅行,當西方的藝術商人進入之後,他們到處尋找觀念藝術,他們聲稱,這些作品是偉大的前蘇聯作品。從那時開始,前蘇聯的藝術家開始創作各種藝術作品,開始做一些庸俗的,為取悅那些西方的藝術商人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或偽制或仿製,但是都是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作品。這個時期,紀實攝影家被隱藏在幕後被遺忘了,但是前蘇聯的真正的傳統是紀實攝影而不是觀念攝影。

   為了呈現這個展覽我辛苦了10年,我寫了一些文章討論前蘇聯的觀念藝術,這些文章大量的被藝術商人,或者出版者的書裏引用。在這些人的書裏,好象前蘇聯藝術的主流是觀念攝影。對一個策展人來說,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一直認為觀念攝影的藝術在蘇聯的整體只是一小部分。好在最後那些從事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的人已經回來,他們重新成為攝影藝術的主流,而對於西方的藝術商人來說,觀念藝術成為主流的時代也已經在前蘇聯結束了。

   所以我要說的是,雖然策展的工作過程中,很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但是又有很多是受外界控制的,即便你做大量的工作,以非常好的方式呈現出來,最後的結果也許是完全相反的,這也就是作為策展工作的危險的地方。

ㄚ寶


論壇版主

9) 2004/09/28 11:40 
台灣仔看平遙國際攝影節
http://www.fotosoft.com.tw/bbs/topic.asp?topic_id=379&forum_id=74&cat_id=15

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是我參加過最盛大的攝影活動了,世界各地攝影家的作品,讓人接目不暇,真希望自己不是工作人員,而是來看展覽的人;因為這次展覽是至少要看個4-5天才能好好的看完,要看的更仔細,甚至需要一個禮拜以上。而我因為工作。用了不到1天半,走馬看花,囫圇吞棗。

以我們台灣的攝影人來看此次展覽,就像一粒米去看一鍋大粥一般,又一次感覺到台灣的小,自己的更是微乎其微,雖然我並非藝術家也不是專業的攝影師,但是身在其中也有諸多觀感。此次工作雖辛苦非常,無助非常,但是還是感謝吳老師給我走出台灣,放眼世界的機會。

說是攝影展,「攝影」只是一種傳統用詞,我們應將其改為「影像藝術或影像創作展」,單純的用照相機材及運用光線擷取所想要的影像這種行為已佔少數中的少數,反而是運用多樣媒材及使用數位工具做出構想好的創作佔了一半有,但許多過度的數位形創作也偶爾讓人不快,我很想把他稱之為合成技術的展示。

但相反來說,看到某些使用針孔攝影,或傳統手工暗房製作出來的作品,反而令人感動不已,就像許多人還是喜歡吃手工麵包、喜歡穿手工織品的道理是一樣的,我想這是經過這些繁複的手工過程創作者也將他的用心注入了其中了吧。

所有的展區看過一輪後,覺得美國、德國、荷蘭的作品最讓我有新的觀感,且獲益良多,歐美的影像實而不華,卻有極具深度,沒有攝影史或美學基礎的人,可能還無法體會。每看一次就覺得自己該多念點書。

這次自己身為台灣人,對台灣藝術家的表現感到非常的驕傲。想不到台灣雖小,器量可不小,希望明年台灣有更多的作品能讓世界各地的影像藝術家們震驚。

而日本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多為年輕人,據說他們除了搞創作,還得打工養活自己,但我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與想法,及日本年輕一代的思維,或許藝術是一條物質無法滿足的路,但內心的滿足對他們來說是更加重要且必要的。
------------------------------------------------------------------------------------------------------
關於展覽,還有太多的感想要寫,韓國、中國、印度、法國…

也許等我都整理好吧??我看要寫個1萬字屁話都寫不完!!

ㄚ寶


論壇版主

10) 2004/09/28 11:46 
本屆大展最大的亮點是什麼?是策展人制度的引入。

   大連醫科大學影像藝術學院院長、策展人楊曉光說:“由於策展人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大展的品位和檔次,越來越凸現出專業水準,不斷引領大展走向新高度新境界。”策展人浮出水面去年以來,策展人成了中國攝影界最時髦最熱門的話題。不僅各主要攝影展、攝影節的人員名單上開始出現策展人的字眼,策展人也成了許多攝影界大腕的最新頭銜。策展人作為一個群體逐漸浮出水面。

   什麼是策展人?簡單地說,就是在藝術展覽中擔任構思、組織、管理的專業人員。策展人在尋找到話題後,就邀請一些相關藝術家按照他的要求創作或提供作品,藝術家的作品只是策展人創作的材料,成了他話題中的一個具體的內容。

   策展人制度的最大特點在於能夠突出展覽的立場、主張和表現風格,將這個世界越來越龐雜的、有時甚至是混亂的理念和資訊條理化、明晰化,強調更為個性的聲音。策展人提升大展品位前三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為所有攝影人提供了一個平臺,有藝術的、偽藝術的、文化的、亞文化的,有前衛藝術,有傳統文化,良莠不齊。如何提升大展的品位?北京博藏文化傳播公司老總、策展人高波告訴記者:“除了組委會的嚴格挑選圖片和精心布展外,關鍵是要引用世界上通行的策展人制度。”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策展人溫海成告訴記者:“現在已進入策展人時代,我們眼下看到的國際上比較重要的展覽,都是以策展人為主導的。”
為舉辦好這次大展,今年4月25日,大展組委會在北京召開了策展人研討會。邀請策展人、攝影人、批評家和媒體負責人對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總體設計及藝術架構建言獻策。6月下旬,10多位策展人又齊聚平遙勘察場地,做出布展的大致計畫方案。策展人在本屆大展登臺亮相,開始唱起主角。

   在平遙縣二針廠,展出了溫海成帶來的55幅照片,這些作品以其表現主義的手法,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好評。在土倉展區,有臺灣著名策展人吳嘉寶策展的德國攝影家漢芝洛發、伯格斯、布呼姆等人的作品;在棉織廠,有旅德藝術家王小慧策展的《看與想———德國十位元攝影家作品展》等,都非常精彩,專業水準較強。有待完善的策展人制度常年為中法文化往來奔波的高波先生告訴記者,在國外,有一套完整的策展人制度,從聯繫基金會拉贊助、組織攝影人拍照,到聯繫美術館收藏等,策展人全程代理。但在目前國人的藝術觀念和文化體制下,完整的策展人制度還可望而不可及,僅停留在組織策劃參展的階段。一位策展人說:“自己從最初的報名參展,到現在由策展人來辦展覽,水準確實不一樣。如果說,以前展覽是‘遊擊隊’式的,由攝影人按自己意志任意發揮,那麼,現在則被納入了一種秩序之中。展覽的思想性更強,藝術水準更高。但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策展人的水準參差不齊。”

   為培養更多的策展人才,本屆大展成立“平遙攝影策展人學院”,成為培養攝影人的黃埔軍校。由來自荷蘭、德國、印度、美國、日本、韓國的十幾位攝影策展人擔任教師,由日本的著名策展人福紀子擔任院長,負責整體課程的規劃與教學。

   引入策展人制度後的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必將更上層樓。(記者米厚民)

smallyellow1983


新進會員

11) 2005/11/21 23:12 
看完好想去...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1頁 到第 1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5082924人 │ 線上1763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