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又見V-10視覺藝術群」三十年大展
作者  
討論話題
 

ㄚ寶


論壇版主

2003/09/12 16:41
器材: 其他 其他
不管實質展覽出來的結果如何,單就 「V-10 視覺藝術群」在台灣攝影史所佔據的重要地位來思考,這可是各位攝影發燒友今年必看的最重要大展。

不知道是否已經有人捷足先看了。
可否上來分享分享你的看法。

那些對 V-10的威名早已如雷貫耳過的,更歡迎您上來發表您對 V-10 的 Before-After 的心得。

不論您住哪裡,強烈的建議您一定要親身到場欣賞。
至於那些遠離台灣在太平洋另外一端的,只好請您看看聊備一格的這個網頁了:http://edpa.epson.com.tw/EDPA/event/V-10/index.htm

BBChen


新進會員

1) 2003/09/25 13:20 
[重失落的年代談起]

在V-10活躍的年代,我也才呱呱地來到台灣報到,從開始拿起相機,
V-10的成員已經將影像轉化成影響社會的實體運動,包含:執行人間
雜誌 等等.....,在1986年當V-10舉辦80年代最後一個展覽,我也才知
道 相機光圈與快門跟如何製造一張成功曝光的影像,當年,談影像比
吃麥當勞遙遠,聊創作就像是看到世界的燈塔 人民的導師 一樣虛幻,
直到,我選擇拍照是作為我寫作的方式,我開始修補每個片段,包含
國外的故事與島內的故事,每一篇 每個人 都讓我動容不已。

[文獻上的補遺]

這是我的第一印象,看著洋洋灑灑的 經歷與展出的紀錄,在心裡不知是
要高興還是哀傷,高興的是原來都一直有人在拍照,用自己獨特的方式
拍照 發表作品,哀傷的是這麼多的展出影像我卻要在二手書的市場中,
從雜誌 從短文的簡介 一個一個的收集,以及自己發表作品動力上的實在
比不上這群只是"玩拍照"這檔事的伯伯 叔叔 們。我知道發表的最大慰藉
不是享受被人神話的虛幻而只是想找同好與共鳴,所以他們只是靜靜地
定期端出他們這段期間的"蒐證結果",分享一些他們"看到的喜悅",這就
是展出的動力,就是這麼簡單。 而我,只是不斷的補遺那斷斷續續的
空白。

[文化上的台灣典型]

幾天前,林懷民先生來成大演講,他談到了一個名詞,他問我們當你想到
義大利 你會不會想起 米開朗基羅等等 文藝復興的畫,當你想到 中國 你會
不會想到唐三彩 或是陶瓷 與中國山水,當你想到...........當你想到台灣,
當你想起出生前的台灣,或是求學時期的台灣,還是現在的台灣,你覺得
什麼是那些年代的代表?讓我啞口無言的問題。好像,在問我:我是什麼,
一樣的恐怖與難以招架。
於是,我開始從記憶空中一個一個的影像翻出來,發現,那個所謂的"台灣
特有種"或是"台灣特有亞種"都是報紙曾經的故事,一則一則都是人臉堆積
的故事。
從這裡,我用這個問題去檢視V-10的行動,我發現他們一直在蒐集,用他們
一直以來的方式再蒐集他們生活的地方,處處都流露些顛覆與不趨從的性格
,以及頑童般的遊戲影像,當然,如果你早就認為他們是神,他們的產物是
聖典,那就解脫了,因為你解脫他們最怕的崇拜。
當林伯梁先生 那張80年代的電子琴花車小姐,我想到六合彩與台灣,當他拍
張晃蕩模糊的乩童,我想到幾年前 人心惶惶的台灣。當我看到郭英聲先生,
那張鐵軌上的電熨斗,我想到爸爸常常跟我提起的存在主義,當我看到郭先生
在巴黎回國後,延續新視像的美學手法的照片,我嗅到這幾年台灣在不斷被國際
流通的圖像衝擊下,被世界化的奇特現象。當我還在埋頭在二手市場 尋覓便宜
的漢聲雜誌,以及那張張田調性質的影像,我發現2003的黃永松,將編輯台的
工作 不掩飾的貼出來,看到台灣樣貌在變遷下的證據與矛盾,此時的他多了分
評論與觀點,當我看到莊靈的顏色,我知道這是在我腦袋中一直以來喜歡的純色
就是整片黃土土的大地,雖然視覺的比例上已經有點NEW Vision,但是還是很
東方。

[來吧。行動不算晚]

當你看到還有這麼多人,年紀這麼大的老人(他們應該會抗議 我的歸納),還這
麼努力的玩拍照,辦展覽,你還在遲疑些什麼,做出自己有自己想法的照片,
然後找個地方把圖給貼出來,掛起來,美術館其實沒有什麼好神聖的,重點只
是在於持續不斷發表與忠於自己。

如果你是堅持展出的影像品質需要"精密處理",如果你的眼睛只能接受 工藝的
製作,那當然要花不少時間來處理,如果你喜歡類比外國的拍照朋友,那這股
國際化的動力,一定有朝一日可以成為法國的Magnum,行走四方見證地球,
但是,如果你只是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那不妨多發些時間來尋找台灣特有種,
其實,這挺好玩的。

johnhus


新進會員

2) 2003/09/26 14:23 
在這一次展出前我從不知V10
但我聴過張照堂 郭英聲 黃永松 劉掁祥
在北美館親眼看到張照堂當年的作品
我想 在那個年代 那樣的作品
現在看來 還是很前衛 很有深度
V10的展出 讓我感到他們對攝影的熱情
也感到現在環境也比他們那個年代要好多了
只是好像熱情少了一些





fatpig


新進會員

3) 2003/10/11 09:30 
張照堂是我在30年前開始學攝影時,重要的學習對象之一。而在26年前拜訪漢聲雜誌黃永松(另外還有姚孟嘉、奚松),讓我也開始關心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莊靈的「攝影藝術散論」一書,給我許多啟發。郭英聲那巨幅的「鐵軌上的鐵熨斗」令人印象深刻,當時巧遇王信,她還問我看了有何感覺?後來自己走向人文紀實的路子,都深受這些前輩的影響;雖然吳嘉寶大哥在專文中對他們有另外的評價,但我仍然尊敬他們。

ㄚ寶


論壇版主

4) 2003/11/13 21:33 
又見V-10 陳瑞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tw/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3+112003091500179,00.html

關於V-10昔日展的幾個「現代」身影/文/許綺玲
http://www.artouch.com/story.asp?id=2003092658447248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1頁 到第 1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4501200人 │ 線上1575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