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同樣是........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  
討論話題
 

ㄚ寶


論壇版主

2010/03/16 12:07
器材: 其他 其他
敬邀各位發表一下你對下列問題的看法:

同樣是抓拍,Walker Evans (1903~1975), 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Robert Frank (1924~) 以及 Wolfgang Tillmans (1968~) 這四個世代的抓拍,有什麼不同?

ㄚ寶


論壇版主

1) 2010/03/17 10:19 
leelichung
Walker Evans的抓拍有著"我看到了...來,讓我拍一張"的感覺,究竟帶著"記錄"Documentary style的表現方式而進行著,也是因為在FSA計畫中藉機走訪美國各地大量拍攝,而奠基了他這樣的表現方式,相對地也對日後整個攝影史有著非常大的影 響。
leelichung
而Henri Cartier-Bresson的作品大多是"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就是攝影家所創作的"這樣的良機一錯過就沒有的態度,早已準備好獵取照片的姿態對日後 攝影學習者有重大的影響力,不使用閃光燈甚至反對裁切照片的觀念,更讓無數後繼的攝影人誤解了這"決定性瞬間"的浪漫字眼。
leelichung
Robert Frank總是在"喀擦!喂~你在幹嘛",趁他人不經意時。這不是狗仔,只是在還沒拍攝之前這樣的構思早已在他腦海裡,而不是眾人所認為的"看到什麼就拍 什麼"的街拍誤,同時當「決定性瞬間」被奉為攝影的金科玉律時,這樣的構圖鬆散,粗顆粒的影像則需獨力承受各種的冷嘲熱諷。
leelichung
三萬多張的膠卷中所精細挑選編輯而成的攝影集《The Americans》,充滿了電影感、精心刻意的編輯排序,也徹底改變讀者閱讀攝影集的習慣模式,終究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攝影史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攝影集。

ㄚ寶


論壇版主

2) 2010/03/17 10:20 
leelichung
而Wolfgang Tillmans的抓拍則是"拍摄之前的思考時間,一秒吧",那種先拍了再說...。
leelichung
與 過去所重視的報導攝影不同的是這類年輕攝影家紛紛以感性及日常生活的價值觀為創作題材,主要以日常周遭為對象,透過鏡頭將世俗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擷取下來, 並將大量零落失序的隨便亂拍再加以編輯重整。類似這樣的隨便亂拍風格,每張照片僅是日常的擷取,而透過事後的編輯整理才是真正的作者所要說的…

ㄚ寶


論壇版主

3) 2010/03/17 21:23 


**登入後才可瀏覽圖片**
by 李立中

donben


網路會員

4) 2010/06/17 16:26 
解釋得好詳細耶!我懂了!
蘇梅島品過了意大利菜,我們驅車來到島上最著名的景點,祖父石/祖母石。這是一片極其美麗的海域,海水蔚藍,浪花潔白,巨大的巖石堆砌在岸邊,或是矗立在海中間,令人無法放下手中的相機。在巨石圍起的淺水處,不少遊人跳下海去,享受著在海中嬉戲的快樂。不得不承認這裏是我至今所見最美麗的海域,藍綠色的海水讓我想起孔雀的翎毛,其中多變的色彩更曾添了大海令人捉摸蘇梅島旅遊不透的魅力蘇梅島自由行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1頁 到第 1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5456469人 │ 線上1575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