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吳嘉寶話攝影 > 前進國際攝影節…很難嗎?
作者  
討論話題
 

uduh


網路會員

2005/08/06 15:39
器材: 其他 其他
網路搜了一下,有阿爾攝影節展出資歷的攝影人,屈指可數,
真得很難踏出這個島嗎?
還是只是語言的隔閡?
推薦者: PCService

ㄚ寶


論壇版主

21) 2007/07/13 19:56 
請問這位 Jeff 廖 作者是否有中文名字? 從台灣去的嗎?

展出者中 一位 Qui 丘 是很好的年輕攝影家,我在1994年曾經在日本策展的展覽中用過他的作品http://61.218.95.149/gallery/album146

M21asph


網路會員

22) 2007/07/14 15:35 
廖健行
Yes he is from Taiwan

ㄚ寶


論壇版主

23) 2007/07/19 19:29 
特稿:被台灣護照“囚禁”的攝影家
DWNEWS.COM-- 2006年5月2日3:41:2(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
http://www1.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EntDigest/Showbuz/2006_5_1_15_41_2_331.html

《多 維時報》記者萬毅忠/廖健行,1977年生於台灣,18歲去加拿大溫哥華留學,1999年來紐約學習攝影。2005年9月11日,他以全景攝影方式拍攝的 “七號地鐵生活圈”(Habitat 7)獲得紐約時報雜志“捕捉時間”(“Capture the Times”)攝影獎。

2006年3月12日至7月9日,紐約皇後美術館在紐約全景模型展示廳的上升坡道上,以彩色燈箱的形式展出他30幅攝影作品。

3月30日在皇後圖書館,廖健行興奮地告訴多維社記者,暑假他要去中國拍攝黃河:“要從黃河源頭拍,用直升飛機拍。”

沒 料想﹐一個多星期之後,陷入沮喪之中的廖健行告訴多維:哪兒也去不了,因為祇要他一日不回台灣服兵役,台灣發給他的每本護照都祇會有半年的有效期,一直到 滿40周歲。在這期間,他一旦離開美國就無法返回,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會讓一個持有有效期祇有半年的人入境。他可以回台灣,但會被扣住,無法再離開台灣島 ﹔他也可以回大陸,因為他有台胞証,但卻無法再回美國。思來想去,他發現自己被台灣護照卡在美國了。

迷上攝影的創造性

紐約皇後美術館2006年的宣傳單張對廖健行介紹的第一句話就使人產生誤解,它說廖健行在18歲時就移民溫哥華,後來抵達紐約。而實際上,無論在加拿大或在美國,廖健行都祇是一個游學者,他持留學生的身份,在溫哥華和紐約一呆就是11年。

多維:你在溫哥華學什麼呢?
廖健行:讀了一下高中,後來讀大學,學了一年商科,就半途而廢了。我對商有興趣,但一到正統地學理論就沒興趣了,可能對做買賣這個行為有興趣吧。後來就想,要學就學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多維:四年後在紐約重新開始學攝影?
廖 健行:我一直都很喜歡攝影,一直也都拍。與西方人相比,我們中國人對攝影的認知比較刻板,認為攝影是屬於有錢人的玩具。東方人對商業攝影和藝術攝影的觀念 很淺,一直到80年代,一提到攝影就是婚紗攝影。我當時也覺得自己不可能靠這個吃飯,但當我對攝影的創造性認識深刻以後,看法就不一樣了。攝影祇是實踐創 造精神的一種手法。

我2003年獲得了普拉特藝術和設計學院(Pratt Institute of Art andDesign)的攝影藝術學士,2005年從紐約視覺藝術學院(NY Visual ArtsSchool)碩士畢業。為什麼讀兩個學校,那是因為越學習越知道不足

多維:你喜歡什麼樣的攝影家?
廖 健行:讓我迷戀的攝影家是三個德國人,Bernd﹐Hilla Becher和 Andreas Gursky,他們給我很多啟發,他們的風格是尋找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側面,然後作成一組作品。例如很有名的水塔照片有九個格子,這些水塔初看一樣,可細看 就不太一樣。這就像拍記錄片一樣,成了一組鏡頭。效果非常冷,線條簡單,畫面干淨,從中感覺不到一點人的氣息。

他們以同樣的精神對待不同的物質世界。他們在拍攝時,在暗房和電腦制作中,都非常冷靜地控制所有的畫面。Gursky所有的照片都是拼湊成的,我不說出來你很難發現。

經 過在紐約七年的攝影理論學習和實踐,廖健行沿著三位德國攝影大師啟發的道路,摸索著攝影技巧,應用老式相機在不同的時間裡攝取許多相同景觀的鏡頭之後,運 用數位技巧將這些照片放置在同一張作品之上。廖健行稱這種拼帖式的後期制作技巧,可以表現極佳的時間氛圍,並得以再現環境的全景及細部。

在這些近乎電影導演式安排的攝影作品中,廖健行以一種奇趣,把他生活圈裡的不同族裔的人們定格下來。

獲紐約時報雜志攝影獎
2004年,10名台灣藝術家在紐約皇後美術館以“唐人與美國這塊土地之間的關系”為主題舉辦了作品展,廖健行有12張黑白攝影作品參展。

在此之前,廖健行已經將視野轉向了更具象征意味的七號地鐵生活圈。在他的想象中,7號地鐵無情地從不同的社區轟鳴而過,沿著這震動不已的鐵軌各族裔欣欣向榮,人們的生機仰仗於這條鐵路。

七 號地鐵生活圈由48張作品組成,每張作品都由12張至15張原始照片合成,共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是廖健行至今為止完成的最大的攝影計劃。廖健行說電腦合成 技術使得他的作品畫面飽滿忙碌,達到了自己設想的效果。他告訴多維,合成同一張作品中的不同原始照片時間跨度最長達1年半。

廖健行的作品感動了紐約時報攝影比賽的評委,2005年9月,還祇完成了30幅成品的“七號地鐵生活圈”獲得了紐約時報雜志“捕捉時間”攝影獎。

多維:在你的作品中,能看到你有意留下的破綻,比如在“Day Workers”這張照片裡,一群南美人站在路邊等工作,一名女子從他們面前經過,你把她處理成了非正常人體,單腿著黃褲棕鞋向坡上走,上身是長發披面往坡下行。

廖健行:那是我故意移植的,它帶來一些超現實的感覺,我不想把圖片做的太完美太死。我希望人們看我的作品,會回頭來尋找自己遺漏的東西,我希望人們讀我的攝影,讀出我作品中的諸多事件和活動。

多維:你為什麼做這麼大的攝影計劃?

廖 健行:我當時也沒想到會做到48張,就這麼一直拍一直拍,一直拍到感覺完整才停下。拍到30張的時候,我的出版社說30張就可以出書了,但我說不行,等我 拍完。現在想起來非常過癮,兩年半的時間裡,天天對著自己的作品。當你將自己的作品收集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慢慢建立了看待事物的思考模式,有時 候在似懂非懂之間,發現哪些畫面是自己要的,再按這種取舍去斟酌其他的照片

多維:你想在作品裡表現什麼?
廖 健行:就是這塊土地和人。在這塊土地上我看到了古文明和河流的關系,在我的畫面裡就是地鐵和新移民的關系,七號地鐵對於各族裔,就如同大河之於古時的人 們。這裡有來自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移民,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地區,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在我的攝影中讀到自己熟悉的畫面,但它們全部出自紐約。

多維:在距離感和線條方面你受德國攝影家的影響,你自己的特點呢?
廖健行:我比他們更關注人性,我對人的興趣比較強,對人的所作所為感興趣,他們對空間對線條對歷史更感興趣,他們的作品裡沒有人的痕跡。

多維:你制作每張作品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廖 健行:我先畫一張草稿,把需要的人和物畫進去。我在七號地鐵沿線走了好多次選景,是步行,這樣我才能發現常人不易發現的景色和人物,發現人的有趣的活動。 拍一張原始照片需要兩個小時,再用12到16張原始照片合成一幅作品。我那時不是每天拍,我有時要上課有時上班。為了保証照片質量,我用的攝影器材是老式 相機,帶蓋布的那種,有70磅重,用的是8寸X10寸的底片,為了省錢,我買半價的過期底片,好在電腦技術可以彌補這些底片的色澤不足。就這樣,拍 48張作品還得幾萬圓的費用。拍的時候,有些地方比如地鐵裡面還要向市政府申請拍攝許可,我在長島市的最高建筑拍的時候,不但申請了許可,還買了人身保 險,否則不可以上頂部拍。

因為一些預想的景點談一個月也拿不到許可,就祇能放棄。不過在拍完30幅作品拿到紐約時報攝影獎,對我後來申請許可有幫助。

多維:你現在這組攝影作品是否全部完成?

廖健行:還剩最後幾張,完成後我會把所有的資料交給我在美國俄勒岡州的出版社,這是一家專門出版攝影藝術書籍的出版社,他們在我獲獎之後找到我,幫我出書。在我獲獎之前,皇後美術館就找到默默無聞的我談現在正在進行的這個展覽,現在我有30幅作品在那裡展出。

多維:獲獎還為你帶來了什麼變化?

廖 健行:我有了一家畫廊幫我做經紀,曼哈頓的Julie Saul Galery,我剛到紐約時就常去這家畫廊,我盯上它已經7年了,現在如願以償加盟進去了。攝影行業在紐約的競爭非常激烈,比方說在曼哈頓,有600家藝 術畫廊,其中祇有100家攝影畫廊,這100家每年祇接受5至6名新人,這5,6個位子有兩萬個攝影師在爭奪,曼哈頓和周邊有一大堆的藝術家在爭這幾個位 子。

多維:你個人生活怎樣?

廖 健行:極為簡單,可以說沒有生活。我做作品時間都不夠,哪裡有時間出去玩。我不出去喝酒,不去舞廳,我的廚房變成了暗房,我就出去吃東西,我常去法拉盛, 吃中餐。我對音樂沒有興趣,也可能是因為我思考時需要安靜,音樂不會給我帶來任何靈感。我喜歡聽地鐵的聲音,鐵軌碰撞的聲音加上人的嘈雜聲,對我的思考會 有幫助。

多維:你對文字的感覺怎樣?

廖健行:我覺得好文字一兩個字就是一張照片。我的靈感通常是靠讀書來獲取的,在閱讀中看到畫面。我可能是長期受視覺刺激,對畫面倒覺得不新鮮,但對文字的敏感很強。

我常看藝術家的創作隨感,讀紐約時報的文章,少讀文藝作品,我不是那種讀萬卷書的人。

台灣兵役制把我卡在美國

台灣自1949年以來就在一直實行全民志願役募兵與義務役徵兵的二元化兵役制度。

按 照台灣法律,滿十八歲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如果抗拒服兵役將會被判刑坐牢。目前,台灣軍隊中大約有一半的成員,是義務從軍的士官兵。這種全民皆兵的作法, 得到一些退役陸軍將領的肯定:"徵兵制的好處在於全國全民皆兵,一到戰爭的時候有充份的動員部隊來投入戰爭。徵兵制的另外一個好處在於它的平均素質很高。 像美軍在韓戰時,兵力素質高就是因為徵兵制。"

不過徵兵制在許多服過兵役的台灣青年眼中,卻不是一個好的制度。許多士兵戲稱,他們服的兵役,不應該稱為義務役,而應該叫作不願役。也就是說,很多人是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去當兵的。

服兵役在他們看來是白白浪費時間。有已經退伍的義務役士官兵說:"男孩子很多人要出國留學,想要趕快投入就業市場。當兵兩年一中斷,學校學的全都忘光了,再重新投入市場,好像很陌生,要從頭開始,多少還是會浪費時間。"

越 來越不受歡迎的台灣徵兵制,服役時間也變得越來越短。過去役期曾經長達三年,不過近年來隨著台灣軍隊的人員精簡,役期從兩年,一年十個月,再到一年八個 月。兵役制度的徹底改革也在考慮之中,台灣軍隊已經在2003年開始少量的進行募兵,但有的人在期盼征兵制度由義務役轉為志願役。

廖健行就處於這種期盼之中,2005年從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畢業以後,他面臨著回台灣當兵或是在海外流亡的選擇。廖健行告訴多維﹐他不願放棄在紐約的攝影事業,回到台灣軍中去做米虫,數饅頭。

多維:你現在是什麼身份?

廖 健行:我還是拿台灣護照,正在申請藝術家移民來美,律師說我的資料夠,就是要等時間。我這幾天煩的也就是這台灣護照,台灣政府說我沒服兵役,每次給我發的 護照都祇有半年的有效期限,每半年我就要換一次護照。但更嚴重的問題是,我的護照祇有半年,我哪個國家都不能去,我祇能被卡在美國。我甚至想干脆移民到中 國去,也不至於被關在美國。

多維:台灣方面能否有變通?
廖健行:據說2008年台灣可能會改為募兵制,改為職業軍人,願去的就去,拿工資,不再強制每一個人都要當兵兩年。想象一個藝術家去當兩年兵,再回來搞藝術,已經落後了。

我跑去跟台灣外交官交涉,他們說“連台灣大使的兒子都一樣,你會有特權嗎?”台灣有個棒球選手在美國揚基隊,他享受了特權,當了兩個禮拜的兵,運動員比藝術家牛呵。

多維:那你怎麼對待這個困境?

廖健行:我這兩天一直在跟自己說,我去當兵,兩年之後就不再有阻撓了,去哪裡都自由了。但一想到如果當兵離開紐約,沒有創作,沒有新的作品,那我很快就被人忘記了。

今明兩年,我的經紀人在美國西部等地會幫我舉辦三場攝影展,如果展覽期間我人不在場,我可能就損失這三個機會了。我是個新人,還不是很有名,自己不給自己捧場,誰給你捧場。

我征求很多朋友的意見,有人說當兵好,有人就罵台灣政府,說實在台灣政府這幾年做的真不好。台灣號稱有40幾萬兵,能打仗的也不知道有幾萬,大家都是去數饅頭。

你知道在80年代大陸有個藝術家要進台灣,按規定台灣不許可,後來因為他是著名藝術家,就開禁了。我現在想我也要變得很出名以後,就能享受特例了。

多維:你現在能自由進出台灣嗎?

廖健行:不能,我回去就會被抓住,被關在台灣,不給出來。很多在外面搞藝術的台灣青年和我一樣,我們已經把台灣放棄了一半了。

不知何時能拍黃河

2002年,廖健行參加了在中國舉辦的重走長征路攝影活動,這項把當代藝術帶進貧困鄉村的活動為期2個半月,由一個美國的基金會組織,當時還在紐約讀攝影本科的廖健行因具備西方的文化背景,又能和中國人溝通而入選,在其中負責攝影記錄。

第 一次回中國大陸的廖健行說在兩個半月裡喝了至少40種啤酒,他還清楚地記得貴州茅台的小姑娘用水壺給他裝茅台酒喝的情景。那兩個半月使他領略了中國的遼 闊,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啤酒,每天和藝術家們在一起,大家一起光著頭,坐在路邊,喝酒喝到天亮,還吃了狗肉。最後這次活動的攝影作品出版成冊,基金會在北 京還設了一家畫廊。

那次中國之行使廖健行計劃拍攝黃河,他告訴多維,不拍美國的河流,要拍河流就回中國去拍,拍黃河,因為那才是自己的根。

因台灣兵役而導致的護照問題使廖健行受困於美國,黃河拍攝計劃也祇好擱置起來。

多維:黃河計劃受阻,你有其他的攝影計劃嗎?

廖健行: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找到一個辦法讓我去一趟中國又能讓我回到美國,但想不出來。山不轉水轉,我祇好在美國多呆兩年,說不定兩年後在美國會有人贊助我去中國拍攝,我樂觀地這麼想。

現階段做不了黃河計劃,可以做別的,如果我一定要先拍黃河,那我就祇好先回台灣當完兵,再去大陸拍黃河。

但 我現在在考慮另一個計劃,一個和人息息相關的事情:金錢。我在考慮城市的架構和金融架構,金錢和人們生活的關系,我發現這個很有趣,我想做一個計劃叫做 “City On the Citi”,“花旗銀行架構上的城市”,我想去美國所有的城市,在高層建筑上俯拍花旗銀行,鳥瞰這個世界最大的銀行怎樣控制人們的生活,鏡頭從上望下,上 帝在俯瞰著人民。

不過這個計劃還不成熟,我要寫計劃書,還要征求花旗銀行的拍攝許可。
ㄚ寶修改於2007年07月19日19:39

推薦者: jan2000

jan2000


網路會員

24) 2007/08/02 16:14 
回上一層 上一頁   第2頁 / 共2頁 到第 1 2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Nikon DX 達人聖經】手札聖經系列重出江湖!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2013攝影年鑑】年度新書隆重上市!
【Canon EOS 6D 實戰攻略】年度新書上架!
【Nikon D600 實戰攻略】全幅新戰力完整剖析!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65248857人 │ 線上1436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