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會員

|
夠 it"s not good for the eq. if it"s too low |
網路會員

|
要關上門,過一個晚上再看看. 還有,那個溼度計準嗎? |
網路會員

|
我的其實也都停在45度左右。一般機種多少還是受外在環境影響,不然把裡面往「乾燥」或「低」的方向再調一點? |
網路會員

|
四十到五十度左右可。 如果你還不滿意.....可以在裡面放防潮珠....真的有人這樣做喔~^^ |
網路會員

|
有經過一天,但不知溼度計準不準, 不知那個大大知道要怎様判別準不準 感激不盡 |
網路會員

|
再另外放一個濕度計測看數值是否一樣? |
網路會員

|
40-60度是正常的,太低會破壞相機內的電容,以及鏡頭內少量的潤滑油。 |
網路會員

|
了解 感謝各位大大 |
網路會員

|
其實我也想到一招 但要先知天氣溼度 再把防潮箱打開,看看溼度表就知道了 有點異想天開 |
網路會員

|
一般來說,防潮箱可以自由調整濕度在25~55%RH,之所以有這樣的範圍,是為了要讓使用者依據自已要放的物件來調整濕度,(因為台灣太潮濕,很容易誤導為愈乾燥就愈好的觀念,事實上,每個物件都有其合適的濕度) 而若要放相機,基本上是建議保存在濕度45%左右較佳,太乾的話,會如小小乖大大說的,會讓潤滑油太乾,不是很好唷! 另外,其實可以很信任防潮箱的濕度錶,因為至少它出廠前都是有經過校正,以收藏家為例,是德國或日本原裝進口的濕度錶,而且濕度量校是追溯到「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而外售的濕度錶,因為沒有校正過或非直接追溯一級濕度量校單位,反而失去其準確性。 而TUPO大大說的方式,會有一點點問題,因為濕度錶會有校正點的問題,像防潮箱在用的濕度錶,校正點可能會設在40%,那40附近的就會最準,離的愈遠就會有較大的誤差,相對的來說,台灣的濕度大約都70~80%RH,以一個校正在40%的錶來量的話,誤差就會很大囉… 其實我覺得以台灣的潮濕情況,有防潮箱這樣的商品是很不錯的囉…而且又省電、又滿耐用的,尤其現在收藏家有在做「母親節特價」還有贈品,還沒買的或不夠用的,可以去參考看看囉… http://www.drytech.com.tw/EDM/2004/may/weborder2.htm |
網路會員

|
謝了 我這台就是收藏家AD-67 不知可否拿去送修,收費知多少 這幾天天氣有點雨,但濕度計-60度左右(有打開箱子) |
網路會員

|
可能要對照防潮箱內的調整鈕是轉在哪裡… 因為濕度錶跟調整鈕是要對照著看的啦… 不過,建議是先做一下「空箱測試」(做法:使用說明書上有寫…^^) 一般若是空箱時,濕度有到40%RH以下時,那就代表防潮箱很正常哦… 若沒有,可能就要維修了吧… 可以直接打去收藏家的免費服務電話,找客服部囉…0800212031
|
網路會員

|
仙Q MOONGIRL大大太麻煩你了 |
網路會員

|
太乾的話.......會讓潤滑油太乾 ============================= 這個說法,我一直懷疑. 可有根據? 或是有沒有人作過實驗? 或視實際經驗?
因為據我所知,潤滑油不是水,也不可能含水分,所以和溼度無關.應該是和溫度有關. |
網路會員

|
我也贊成twmuh兄的說法 網路上很多以訛傳訛,積非成是的說法,參考一下就好了,自已還是要思考一下。如果40%以下會太低的話,那歐美國家的機司不就死光光了,但事實上歐美的二手器材狀態都較佳。市面的防潮箱開到最強要達到溼度過低我想還太恭維它的能力了,對於溼度個人是偏好較低的溼度,因為所有高級儀器及半道體廠的溼度設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在40%以下,此外我的機司的合理使用期間,它們都表現的沒問題,倒是偏高的溼度還讓我放防潮箱的機司發霉。參考一下,當然我也有可能說錯。 |
網路會員

|
r88522726 兄說得沒錯 北美很多地方經年的溼度都在 50 以下 以我住的底方而言,30~40 是常有的的事,甚至偶爾會出現 10 左右! 除非是下雨天,否則溼度很少超過 70 以上 所以,北美的儀器運作都不正常,開車開到一半會卡住,因為潤滑油乾掉了!!! |
網路會員

|
我也贊成twmuh&r88522726兩位大大的說法
身處繽紛的網路世界,虛虛實實,真假難辨 的確需要像兩位大大一樣,冷靜思考,謹慎發言以免無心之過害了別人
之前未曾像兩位大大一樣仔細思考,還一直擔心溼度調太低了, 如今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趕快去把相對溼度再調低一點
>>機司發霉。參考一下,當然我也有可能說錯。 ------------------------------------------ r88522726大大您不但分析的好,而且好客氣喔!! |
網路會員

|
幾年前大家都習慣將防朝箱,
開在廠商建議的中等功率(60),
考慮因素為早期像機"貼皮"大都是真皮,
功率開太大會脫皮,
大家使用小功率與不常拿像機出來使用的後果,
則是放防朝箱多年後還是發霉。
又現今DSLR拿進拿出的機率頗高,而貼皮多為塑膠等,
直接將功率開到最大(40)應該"比較好"。
一定有人有疑慮,
那假如太乾燥使機件喪失潤滑怎辦?個人覺得影響有限。
其實我所經手的10多顆菜頭老鏡,
年紀都比我大很多,對焦環與光圈環也緊,
此時不要故意多次轉動欲使阻尼變鬆,
反而會有不良結果!
解決之道:只要帶出去外拍,曬一曬太陽,
溫度就會使鏡頭滑順很多!
另外,有人說太乾會導致肚膜脫落,
我則未曾見過,只看過很多塞滿黴菌的,呵呵
而不同顆鏡頭間的黴菌會"傳染",我則覺得是真的,
若真要放在一起,要確保完全乾燥環境。
又鏡頭長黴菌的速度有多快?超乎想像的快!
只要雨天外拍,或梅雨季節的室內,
雖然沒淋雨,但是假如沒防潮箱,
一般鏡頭大慨"一週內"就會有星點狀霉斑產生!
長時間甚至連保護鏡都有被攻佔的機會。
有些鏡片肚膜比較硬,例如T*,會比較慢長,但還是會。
推薦者: an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