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購買300D的時機
作者  
討論話題
 

蕎瑀


新進會員

2003/09/08 13:08
器材: Canon 佳能 其他
請問一下各位大哥大姐:

有人建議我不要在剛上市的時候買免得當白老鼠,這種說法正確嗎?大概等多久再買比較妥當呢?我打算用這部相機拍旅遊照,轉接天文望遠鏡(拍生態及星象).


我沒用過Canon器材,但是我有兩支Canon鏡頭(我大堂哥給我的,沒有機身),一支是Canon EF 50/1.8(聽說是第一代的,而且鏡片拆洗過),一支是Sigma 28-200mm f3.5-5.6 DL Aspherical Hyperzoom Macro (剛買沒多久). 若依照300D的性能等級,搭配這兩支鏡頭合適嗎?需要加強那些焦段的鏡頭呢?


還閃光燈的搭配該如何選擇?有沒有快門線及電池把手這類選購配備?

謝謝!

jun65


新進會員

121) 2003/09/19 17:30 
但是偶要CANON的!!!

【亞洲鴕鳥】


新進會員

122) 2003/09/19 17:37 
godmars,
你是說二手的嗎?

godmars


新進會員

123) 2003/09/19 17:51 
> jun65
我認為推出第一台低價全片幅DSLR的應該也會是Canon咧, 問題是其他對手能否給他們壓力而已...

> 【亞洲鴕鳥】
不, 那是全新的價錢; 除了Pro14n外, 現在Contax N Digital更低至港幣三萬左右, 也是全新的。

guguvick


新進會員

124) 2003/09/20 13:18 

我從數位開始玩攝影
發現
數位產品的進步速度很快
一下子功能就提昇了很多
舊機子丟了可惜
要用嘛? 有些狀況又不能拍(快門延遲太久)
特硃電池也不出
快變成孤兒了

所以現在改投傳統機身的懷抱
等到真的出了一台功能面跟傳統機身相當
價錢也可以接受的
我才會再轉投數位

aceofaces


新進會員

125) 2003/09/20 13:26 
功能面跟傳統機身相當? 您可能誤解了...
有些數位機的功能在傳統機身上是找不到的

尤其是模擬底片特性的許多參數...
這一點讓數位機相當於裝了不同底片的機身耶

chuangwillian


新進會員

126) 2003/09/23 05:10 
天文用
說實話
拍生態還可以
天文乾脆用別人拍的
有這麼多的120 lens
有用的有多少
180/4 is good enough
150/4,250/2.6可以不需帶了
500/8.................這...........

只是出門方便
買快要出來的sony DC就好了
記得有800萬畫素

最近用sony V1久了
Rollei都懶的背了
不過還是喜歡120的顏色跟畫質

風國的風


新進會員

127) 2003/09/23 11:36 
其實Nikon與Canon兩種作法各有可取之處; 但科技如此日新月異, 全片幅DSLR普及化根本不是夢, 以高價專用鏡頭來彌補現時非全片幅DSLR廣角端的不足, 實非明智之舉也。
============================

不明智嗎?抱歉,小弟的看法剛好相反....重新推EF-S才是明智之舉。

EF行之有年,想買的人也都買得差不多了,再會去買的數量也有限。反觀若是能以EF-S接環,1.6x重新定位一批鏡頭,等於重新出現一個新的市場。由於成本的降低,價錢更可壓低,吸引攝影新手大眾(這些才是市場上最會掏錢出來的人啊!)

沒錯,對於現在已經在玩 135 相機的人,對於已經有一堆L鏡的大大們來說,EF-S不足為題,可是真正再出幾顆EF接環的廣角L鏡,或是硬推上全片幅,到底又有多少大大願意,且能夠掏錢出來買?賣十支EF-S + 300D kit 跟賣一台 1Ds,那個賺得多?

即使全片幅成本降低了,APS size的成本將會更低,若是EF-S鏡頭夠齊,又有多少人願意堅持一定要135片幅?

godmars


新進會員

128) 2003/09/23 12:31 
> 風國的風

我之所以這樣說, 是因為DSLR日後如無意外還是會全線走向35mm全片幅的時代, 到時這些高價的專用鏡便再無用武之地。除非將來大家都覺得沒有全片幅的需要, 但真的會嗎? 誰也不敢說實吧... 但肯定的是如升級上更高像素時(千萬以上), APS-C片幅雖然沒有問題, 但鏡頭的解釋力始終有限, 特別是廣角鏡頭就更有這方面的需求; 成像圈的大小這時就有更大的差異。

片幅縮小雖然成本較低, 但其實也等於質素下降。之前的APS底片已經可說是原全失敗了。即使到了數位時代, 我也看不到有任何理由, 愛攝影的人會接受這方面的退化。

基本上我不反對在現時這個過度期推出一些較便宜的專用廣角鏡來方便用家, 但如果只照顧在APS-C片幅上的需要而推出太多此類專用鏡, 根本就不是用家之福, 只是方便廠商圖利。

風國的風


新進會員

129) 2003/09/24 04:51 
DSLR日後如無意外還是會全線走向35mm全片幅的時代
================================================
godmars 兄, 而我質疑的就是這點啊...

風國的風


新進會員

130) 2003/09/24 05:00 
事實上,我覺得不只是片幅沒有增加到全片幅的需求,連像素也應該要停留在現在這個地方,除非sensor有突破性的發展(同時在品質與成本)。

五百萬,六百萬的像素對於網路分享與A4尺寸印刷來說已經足夠。事實上,有許多的數位用戶在攝影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圖縮小,放到網上。至於原始的檔案,可能就是燒進光碟保存。

千萬像素對於沒有放大需求的用戶來說,只是浪費錢而已。這就跟120相機雖好,但一般人不會買來使用的原理一樣。對於底片,135已經足以應付大多數的需求,而誰又不能說對於數位檔案,六百萬已足夠呢?

不以135的本位主義來看攝影這回事,事實上重新發展新的接環,對於使用者來說是福氣。價格可以降低、體積可以減輕,成像圈、大片幅光線入射角等問題也都可以解決,事實上,這就是 4/3 系統一開始的理念,只可惜理念雖好,做的人太失敗...

JoeCool


新進會員

131) 2003/09/24 09:01 
我以前一直認為,有視角差的數位機身都只是過渡產品,
現在卻開始懷疑....DSLR真的會走向135全片幅嗎?
或者是問,有什麼理由一定要把135全尺幅規格照抄過來?

Chris


新進會員

132) 2003/09/24 09:12 
Fullsize, 必須要有新的 ccd 技術才能維持, 並且會把價格訂到另一個高峰, 因為它會是未成熟的產品, 需要研發費用. 而目前成熟的 APS CMOS/CCD, 其實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價格除了可以降低以外, 他還會普及化幾年才有辦法平衡 fullsize CCD 的研發費用. 所以是否走? Fullsize? Nikon 已經說不了. Pentax 則是按兵不動, 至於 kodak, canon, contax 可能還會繼續走.

對於傳統轉入數位的朋友, FULLSIZE CCD 只有保持了原有的視角, 因此廣角鏡頭得以救贖. 但是事實層面並非如此. 我們使用數位像機應該跨越這個問題. 應該是像新新人類一般, 現在的小朋友只懂 windowsxp 叫做電腦, 而不需要去了解 DOS. 一模一樣的道理. 既然 APS CCD 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市場上, 所謂的 1.x 應該不去計算, 不要把自己的 50mm 當作 50mm, 應該把它當作 80mm. 技術層面與認知必須更新. 也就是當您需要廣角, 您就買顆超廣角的 16mm 吧! 其他鏡頭依然可行, 只是您勢必須要廣角時, 您的 20mm 就是 35mm, 而不是等待著廠商出 fullsize CCD.  換句話說, 就算 fullsize ccd 達到成熟的程度, 我想一顆超廣角的鏡頭依然價格會比一台 fullsize ccd 機身便宜. 我依然會朝一顆超廣角鏡頭來彌補我的廣角問題.

APS 之死與數位無關, 與 DSLR 更無關! APS 早期在日本與歐美的佔有率十分高, 但是他死亡的地方並不是因為它是 APS. 實際上根據 kodak 解說, APS 底片的解像能力不亞於現任的 135. 死亡的原因是因為 1. 機身太貴 2. 底片太貴 3. 沖洗太貴 4. 沖洗店難找.
而 APS 的優點就是 1. 怕您的機背打開曝光 2. 可以用寬幅 3. 可以打印資料.

問題是, 以數位而言, 他完全的取代了 aps 底片! 而在使用層面, 他又不亞於現任的 135.. 所以在數位像機出現的時候, APS 底片機開始死亡. 這並不是因為解像能力不足或者使用者接受力不足, 而是因為市場對 APS 而言, 太晚了. 他若早個四五年發表, 恐怕爲了輕便的朋友都會擁有一台 APS 底片機.. 不過他太晚了, 不到幾年光景, 數位就大肆侵略. 這才是導致 APS 死亡的真正原因!

至於片幅的需求? 請把數位的 DSLR 看開, 把那 1.x 當作 1.0 吧! 數位的視野應該以數位的方式來運算, 好比 olympus 4/3, 那 2.0 的比例不就等於 4/3 的 1.0? 數位應該是這樣子算的! 對新新人類來說, 還沒有底片機的朋友來說, 鏡頭本來就應該以數位所包函的視野來購買或者使用, 根本不會有 1.x 的問題啦! 反正好像中型一樣, 標準在 80mm, 135 的標準在 50mm, 我們只是把 DSLR (D100 等級 1.x) 看成 35mm 就是標準鏡頭而已. 他造就了一個好處.. 便宜的 50mm 就是望遠摟! 當然廣角的話可能部份需要犧牲.

至於蕎瑀小妹妹器材那麼多真是會讓人眼紅! 不過既然有想過 canon 300d, 並且有這種消費能力倒是無仿. 其實拿它來當隨身機是在好不過了! 便宜, 影像佳, 安靜, 速度快, 又蠻輕便的! 蕎瑀小妹妹應該去買台來玩玩, 這是我的強烈建議! 主要原因是因為無論片幅大小, 解像能力來說, 300d 應該跟現役的 135 底片機種差不多才對. 輸出若在 A4 範圍之內, 都會有驚人的表現的. 而大家應該還是以蕎瑀的問題為中心來討論, 幫助他找到他的答案, 而不是一味討論 nikon vs canon, fullsize vs aps.  實際層面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倘若今天我有 20mm, 35mm, 50mm, 85mm.. 有無 aps/fullsize ccd, 差異只有在我往後多幾步或者往前多幾步罷了. 使用層面來說, 差異並不大! 應該依照自己的像機與鏡頭來看作 1.0 的倍率來使用才對, 不要去想什麼多廣或多望遠. 自己拍攝的角度與距離比較重要吧!

jutso


新進會員

133) 2003/09/24 09:43 
片幅大小我認為會停在1.2左右!
現在1.6的像數還是不夠,以後一般人應該會在大尺吋的電視
上看照片,而不是只會印成A4大小而已,所以需要更多像素!
再在CMOS上增加像素密度則已經碰到鏡頭解像力的瓶頸了,
所以應該是增加片幅大小,但一般鏡頭周邊的解像力遠遜於中央
區域,把像素用在這些低解像力的區域毫無意義,所以應該不會
擴展到full size 大小!

做出周邊解像力完美的鏡頭當然也是可以的,不過那樣價格也
會跟 Olympus E1 系列鏡頭一樣,都是專業級的 ....

photogush


新進會員

134) 2003/09/24 10:03 
我對Chris有一點不太同意:
我覺得Full size是時勢所趨,APS size只是過渡時期,原因不是膚淺的像素太少
,因為sony都能做到2/3"能塞下800萬畫素;原因也不是沒有適用的廣角鏡頭,因為
顯然EF-S就是解決之道(特地搞一個EF-S不會只有生產一支鏡頭吧,EF-S的產生就是為了便宜,所以這最適合幾萬元的DSLR中低階,因為用便宜的300D用家,如果花個4萬多去買個16-35F2.8L未免負擔太大了吧,而且才相當25.6mm,不夠廣)

我覺得真正原因是取景距離和淺景深:
如果拿著70-200mmF2.8L用在1.6倍的DSLR身上,要拍一張淺景深全身照會發生什麼問題(就是要用200mm端F2.8,乘1.6後約320mm):
1.要全身,所以要退到二三十公尺外
2.退這麼遠,淺景深的願望就無法達成了

養成把1.6當成1.0的習慣也無法解決上述的問題,這是APS的宿命,但是現在是過渡時期(因為Full size太貴了),所以我們只好忍耐,以半導體製程的技術日新月異,相信很快Full size sensor良率就會提高,成本下降,到時候孤兒就只有EF-S
的便宜廣角鏡頭,所以我相信canon當然還會再出EF-S鏡頭,而且一定是廣角鏡,並且一定是便宜的,因為只是過渡鏡頭(僅供APS的中低階DSLR用),沒道理太高階吧

而10D的後繼機種我認為還是APS size,但是可用EF-S,因為Full size良率尚未提高,價錢仍貴

jutso


新進會員

135) 2003/09/24 10:13 
我較常拍微距跟花鳥,淺景深對我反而無用!
而且以後若相機能保留影像的遠近距離資訊,用PS可以
輕易把深景深變成淺景深,反過來卻辦不到 .....

photogush


新進會員

136) 2003/09/24 10:17 
jutso兄:
開發出新規格所花費的時間金錢可不是開玩笑的,可能性不高,況且canon現有的
1x,1.3x,1.6x已經過多了,不可能再出現1.2x

我認為將來1.3x的1D(重連拍,用戶群多是記者)不是1x,就是1.6x,而1.6x可能性高一點,原因是full size sensor畫素太多,要達成多張連拍有所困難,當然這個只是技術問題,遲早會解決的,但是Nikon d2h已經殺到了,燃眉之急,當然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這時候又問,那記者最常發生的近身搶拍會沒有廣角鏡使用....
我想那時候EF-S廣角鏡頭一定早就出來了,或跟著出來了

bigD


新進會員

137) 2003/09/24 10:27 

Sorry!

  能否指教一下「片幅」的意義?小弟不太瞭解。謝謝!

photogush


新進會員

138) 2003/09/24 10:27 
jutso 兄:
1.此言差矣,拍微聚才更加在意淺景深吧,如果你要使某一隻蟲子達成你想要的構圖,但是乘上1.6後,你的鏡頭必須離牠很遠,景深就變深,那本來應該虛化的數葉,樹枝變的明顯了,就會搶走主體的風采

2.關於軟體後製淺景深,簡單的場景是有辦法用PS達成,但是複雜的場景就很難做到很自然了,況且不是每個人都是PS高手,如果jutso兄這一點理論可以成立的話,那些拍人像的人就不用多花錢去買大光圈鏡頭了

風國的風


新進會員

139) 2003/09/24 10:31 
justo 兄,雖然電視尺寸大,不過「解析度」大概也在一百萬畫素而已喔...

photogush兄..."半導體製程的技術日新月異"並沒有辦法把大尺寸的CCD/CMOS價格壓低多少。主要能進步的還是「在同樣面積塞進的東西」。也就是說,同樣尺寸的sensor,能夠塞進的畫素會越來越高(如果真的要做的話),但是要做full frame,價格可能還是無法下降。除非有完全不同的技術出現(Organic Sensor?)

photogush


新進會員

140) 2003/09/24 10:32 
片幅:影像感光呈像的區域(注意只有感光的區域喔--鏡頭的像場是圓形的,
    但是真正感光的只有中間那個方形的區域,所以只的片幅是那個方形的
    區域),ex.135mm的片幅是24mm*36mm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7頁 / 共11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頁│下10頁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2012攝影年鑑】★攝影家手札2012年度鉅獻正式登場!!
【Nikon 1完全活用解析】全新系統完全剖析!
【駕馭閃光燈】最完整的閃燈指導教本!!
【Sony α NEX-C3‧NEX-3‧NEX-5完全上手】熱購中!!
數位攝影達人超值包【就是愛 構圖】+【數位單眼達人速成】74折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70725646人 │ 線上1620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