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器材版 > 傳統單眼相機有未來否 ?
作者  
討論話題
 

ja2499

部落格(1)
新進會員

2003/12/07 22:47
器材: 其他 其他
傳統單眼相機市場委萎縮,傳統店家無以為生,是主要因素,數位相機普及,好像是
丟棄式一般,對傳統店家更是一大傷害, 其實當今市場只有二者可生存, 一是大量販式,客戶買後,不太計較售後服務,壞了即丟,自認倒霉. 二是專營金字塔尖端
之客戶,高單價,高成本,擁有自有基本客源,而非靠散客來維生,這種店一定在某方面有過人之處,如維修能力.台中攝影家之事,只是開端而已....台北其實也一樣,只要他們不轉型,關門是早晚之事,以上是個人淺見.

Chris


新進會員

101) 2003/12/24 10:06 
1) 我說過很多次了, 這是以數位化為主.. 您若用底片機要數位化不需要一台電腦費用? 不需要燒錄機的費用?.. 告訴你好了, 若要數位化的話, 底片使用方式是以上還要加上一台掃描器與整理的時間與金錢.. 其實會花更多.
DSLR 價格折價率我們說過了, 他目前的折價已經不會比底片機與往後投入的底片價格來的多. 很多人都已經可以證明此點了!

2) 注意看文獻好嗎? 事實上的確數位先天性的不足, 然而差異是在於控制上可以彌補. 多看看網路上怎說的吧! 你用數位拍不出來的天空與光暈階層大家是怎拍的? 其實只有技巧上的差異吧! 然而解析度越高, 感光度越高者, 對光影的寬容度也越高 (與 CCD 大小有關)

3) DSLR 印出或者沖洗出價格比傳統便宜, 依然可以容易觀看, 這根本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投影並沒有傳統正片好看罷了.

4) 目前消費性DC在洗相上之顏色問題, 與底片沖洗沒兩樣, 要看沖洗店的功力. 這個數位上的問題傳統底片依然面臨.

5)DSLR 接廣角鏡頭問題. = 你要能適應新視角便可解決.. 多的是解決方法, 要是不能解決幹麻出超廣角變焦? 其實超廣角變焦未必比較差. 變形而言 Canon 17-40 在 DSLR 勝過於 20-35 在底片機上的變形控制.

6) 永遠無可取代的機械不耗電能力... 這問題問的好, 除了用不耗電力的傳統機身以外, 1975 年以來哪台不用電啊? 只是吃電多寡罷了! 難道底片機 Minolta D7, Nikon F5 吃電量少嗎? 其實與 DSLR 差沒多少吧!

與期待像片產出之得失心情(非必然因素) = 這未必是大家喜歡的.. 拍壞了還在沖洗前猜測嗎?

專業之攝影技巧需要用亂槍打鳥來達成ㄇ?? = 這是你片面之詞, 用來亂槍打鳥是有, 但是不是每個人,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這足以代表你不止沒用過, 還心理早就是偏見, 怪不得無法接受新事物.

7) 對真正樂趣在"攝影創作"的人(指非記錄性質)
有須要每月拍幾百張ㄇ??..
( 當然也可用DSLR創作,無法看出其優勢) = 不需要, 我半年來也不過拍不到十捲. 問題是扣掉十捲價格, 我依然沒賠.

abf394


新進會員

102) 2003/12/24 12:05 
1) 我說過很多次了, 這是以數位化為主.. 您若用底片機要數位化不需要一台電腦費用?
不需要燒錄機的費用?.. 告訴你好了, 若要數位化的話, 底片使用方式是以上還要加上
一台掃描器與整理的時間與金錢.. 其實會花更多.
DSLR 價格折價率我們說過了, 他目前的折價已經不會比底片機與往後投入的底片價格來的多.
很多人都已經可以證明此點了!

針對這點我會有限度的數位化,底片本身可以用來儲存,何需全部數位化?
這是量的差異. ..實際情形數位是否拍一大堆.需要大量光碟來燒錄ㄋ??

費用的計算應以實際情形計算.卻勿選擇性"辦案"?

2) 注意看文獻好嗎? 事實上的確數位先天性的不足, 然而差異是在於控制上可以彌補.
多看看網路上怎說的吧! 你用數位拍不出來的天空與光暈階層大家是怎拍的?
其實只有技巧上的差異吧! 然而解析度越高, 感光度越高者, 對光影的寬容度也越高
(與 CCD 大小有關)

(與 CCD 大小有關)..你一直以專業DSLR來論述,這並非公平.
你用數位拍不出來的天空與光暈階層大家是怎拍的?? 不懂,請說明1~2萬元DC 如何解決
拍夕陽出現光暈現像.與 暗部層次問題..


3) DSLR 印出或者沖洗出價格比傳統便宜, 依然可以容易觀看, 這根本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投影並沒有傳統正片好看罷了.

 DSLR 印出或者沖洗出價格比傳統便宜 ??  品質與色調ㄋ? (一般充印店水準)

4) 目前消費性DC在洗相上之顏色問題, 與底片沖洗沒兩樣, 要看沖洗店的功力.
這個數位上的問題傳統底片依然面臨.
--
 目前消費性DC在洗相上之顏色問題, 與底片沖洗沒兩樣, 要看沖洗店的功力??
 討論怎可用特例(專業之沖洗店)來說明一切ㄋ??這公平客觀ㄇ?

5)DSLR 接廣角鏡頭問題. = 你要能適應新視角便可解決.. 多的是解決方法,
要是不能解決幹麻出超廣角變焦? 其實超廣角變焦未必比較差. 變形而言 Canon 17-40
在 DSLR 勝過於 20-35 在底片機上的變形控制.

?? 若要拍風景,17-40 如何拍20mm之大景ㄋ??


6) 永遠無可取代的機械不耗電能力... 這問題問的好, 除了用不耗電力的傳統機身以外,
1975 年以來哪台不用電啊? 只是吃電多寡罷了! 難道底片機 Minolta D7, Nikon F5
吃電量少嗎? 其實與 DSLR 差沒多少吧!

與期待像片產出之得失心情(非必然因素) = 這未必是大家喜歡的..
拍壞了還在沖洗前猜測嗎?

專業之攝影技巧需要用亂槍打鳥來達成ㄇ?? = 這是你片面之詞, 用來亂槍打鳥是有,
但是不是每個人,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這足以代表你不止沒用過, 還心理早就是偏見,
怪不得無法接受新事物.

 ??請勿任意曲解文意好ㄇ?我只是說明數位可任意拍之優勢有限,並無 "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有DC,但我幾乎不用,感覺不對!!光影掌握差..
 

7) 對真正樂趣在"攝影創作"的人(指非記錄性質)
有須要每月拍幾百張ㄇ??..
( 當然也可用DSLR創作,無法看出其優勢) = 不需要, 我半年來也不過拍不到十捲.
問題是扣掉十捲價格, 我依然沒賠.

 只要能拍出所要的感覺,與對光影有效的掌握,可以接受10卷約2000元底片錢??
 


..論述請減少"情緒性"用辭,對事別對人..OK?.THx.

SIFON


新進會員

103) 2003/12/24 12:33 
剛好昨天去洗黑白照片,剛好聽到老師傅對數位相機的見解,他年輕的時候只有黑白底片,有關攝影就只有黑白,突然有一天彩色底片出現的,大家都認為黑白底片完了,可是在歷史見證下,黑白底片沒有完蛋至今許多國際攝影的學院和大師級人物都把黑白暗房和黑白攝影當作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根基。所以黑白只是和彩色底片共存,如今來到現代數位相機的發明也不過是歷史再經歷一次洗牌的動作, 就算是數位相機發展到非常成熟的階段,數位的明暗階調明跟暗之間是馬賽克的方式一粒粒的,可是底片階調是平滑順暢連續的,你的眼還是看的出來。所以底片不會消失只是會和數位共存而已。傳統會不會有未來,答案是當然有。

aceofaces


新進會員

104) 2003/12/24 13:44 
不但有未來, 而且還繼續光耀寰宇....

我音感其差無比, 朋友一直想拉我認識什麼韋瓦地和柴可夫斯基這些人....他的說法很簡單:"現在的古典音樂呀, 就是當年的流行音樂".....說得我豁然開朗猛點頭.

所以, 根本不須悲觀, 愈老愈吃香.

minipai


新進會員

105) 2003/12/24 14:50 
先說題外話

Chirs對7個問題都用多於兩行,甚至多至10行的文字詳細答覆
得到的只有一兩句【反問】。一點自己的意見都沒有提出
實在讓人覺得很沒討論的誠意。

我以我自己的立場來簡答

1-1 A:不需
1-2 A:否
1-3 A:並沒有

2 A: DSLR vs SLR 很公平

3-1 A:是的
3-2 A:一樣

4 A:此處指一般沖洗店,公平客觀

5 A: 用12-24

6 A: 逃避問題

7 A: 可以

abf394


新進會員

106) 2003/12/24 15:39 
>Chirs對7個問題都用多於兩行,甚至多至10行的文字詳細答覆
>得到的只有一兩句【反問】。一點自己的意見都沒有提出
>實在讓人覺得很沒討論的誠意。

在下打字慢,也沒時間打那末多ㄌ.

我只是用"矛盾證明法"ㄌ..

鷹學行


新進會員

107) 2003/12/24 21:42 
上個星期日,遇到一個陌生人,使用LEICA R8加上800MM F5.6的鏡頭在拍鳥,因為在他旁邊,所以就聊天,
他問,我的大砲為何在前端没有保護鏡.
我答,因為大砲的第一片玻璃就是保護鏡,且列入成像,這是跟其他鏡頭不一樣的地方.
他又說,雖然許多人都是如此說,但是我要買保護鏡.
我答,你大砲若再裝一塊保護鏡,因在設計時,未考慮,所以影像品質會變得比較差.(我認為300MM F2.8以上才有資格講小砲)
他說,我不敢擦第一片的玻璃,我怕刮傷.
我答,大砲第一片玻璃完全平坦的,且硬度較高的,所以是保護鏡,没關係,可以擦.
他說,我的第一片玻璃,好像不是完全平坦的.
我答,我確定CANON及NIKON大砲,第一片玻璃絕對是保護鏡,(我有點心虛)且原廠皆有提供更換,一片聽說才一萬多元,(所以買中古的大砲要小心,第一片全新無刮痕不一定是好事)
他說,我的LEICA一定非要三萬元以上才能換第一片玻璃,因為我買不到LEICA的保護鏡,所以我花了快二萬元買了偏光鏡,來保護第一片玻璃,
他馬上拿給我看.
我說,那你會不會覺得加上偏光鏡拍出的影像會較不清昕.

後記>有一次跟幾位大砲前輩拍鳥,剛好因水面反光,所以一些高手拿出裝在後面的原廠偏光鏡,(很貴的)(包含一位超級大砲)所以我也向人借用,發覺不論CANON或NIKON當將保護鏡換成原廠的偏光鏡,焦點都會發生改變,真是不可思議,(應該說,只要將保護鏡取出時,焦點都會改變)
那時才瞭解那一塊在後的保護鏡是不可以輕易取出的.至於在前面那一塊玻璃,也不能沒有的,有一次隔著一片玻璃,要用手動對焦,發覺根本没有焦.  
大砲是跟一般鏡頭是不一樣的.
結論:有很好的設備,不一定有好的學問,寫得多,不一定學問就好(當然包含我在內)

collective_9-9


新進會員

108) 2003/12/24 23:05 
鷹學行兄,
我的小砲 OLYMPUS ZUIKO AUTO-T 350mmF2.8的第一片鏡片是有弧度的,所以前陣子買了PENTAX PF128mm 來保護,後置的插入式濾鏡原廠附一片透明的,也是一定要裝,算在標準的鏡片組內.

aceofaces


新進會員

109) 2003/12/25 07:43 
不必謙虛
習慣寫得多通常代表自信
一種對事認真才會有的自信
認真討論是無可非議的

能否以言廢人或以人廢言
就要看各位的睿智了

Chris


新進會員

110) 2003/12/25 10:25 
針對這點我會有限度的數位化,底片本身可以用來儲存,何需全部數位化?
這是量的差異. ..實際情形數位是否拍一大堆.需要大量光碟來燒錄ㄋ??

A) 掃描器的檔案很大的! 其實一張 5400dpi 掃瞄檔案存為非破壞性檔 (48bit) 恐怕不小於 56mb 一張, 就算您不全掃, 日子只要一久, 依然得靠燒錄. 這是我轉數位像機的最大原因. DSLR 的 RAW 僅僅 6mb 卻包括了這 56mb 掃描的全部優異之處. :)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所以只要有經過數位, 底片之路絕對不比數位像機來的便宜. 這我親身經歷過!

(與 CCD 大小有關)..你一直以專業DSLR來論述,這並非公平.
你用數位拍不出來的天空與光暈階層大家是怎拍的?? 不懂,請說明1~2萬元DC 如何解決
拍夕陽出現光暈現像.與 暗部層次問題..

A) 一樣, DSLR 的曲線與掃描的曲線是一樣的, 表現在同樣的顏色區塊, 一樣的極限, 然而 DSLR 較吃香因為 RAW 能夠擷取勝過於可見光的曲線, 並且明亮與陰暗度可以增減, 造成本來可以提供 -2, 0, +2 EV 的區域, 突然提增到 x3 的程度, 也就是說, 您是在 -6 ~ +6 EV 中取得所需的圖片與曲線, 然而底掃卻沒這能耐. 因為底掃掃瞄的方式則是掃過以後 (以同樣的亮度), 然後利用軟體調高或調低您的曲線來達到明亮的差異, 實質上差別相當的大!

DC? 盡量別逆光, 要不然加遮光罩, 或者減級都能達成. 不過應該把目標放在 DSLR, 因為你拿 DC 來比 SLR, 好像大人欺負小孩.

3) DSLR 印出或者沖洗出價格比傳統便宜, 依然可以容易觀看, 這根本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投影並沒有傳統正片好看罷了.

A) 未必! 我看到的差異剛剛好相反喔! 正片顏色較飽和, 但是清晰度與後製之後依然都是 DSLR 影像取勝. 然而你若用像機本身的設定去沖洗應該是還好而已. 我本人認為 canon 機種是以印刷輸出為主, 因此顏色較灰暗, 不過經過調整之後一點都不輸給傳統正片輸出!

DSLR 印出或者沖洗出價格比傳統便宜 ?? 品質與色調ㄋ? (一般充印店水準)

A) 是的, 品質超過而且價格相當, 但是少了沖洗底片費用.

目前消費性DC在洗相上之顏色問題, 與底片沖洗沒兩樣, 要看沖洗店的功力??
討論怎可用特例(專業之沖洗店)來說明一切ㄋ??這公平客觀ㄇ?

A) 這很公平, 也並非特例. 沖洗照片本來就是看店家本身的沖洗技術. 數位與傳統都是用同樣的機器沖洗照片, 何來不同? 又何謂有非公平客觀之說呢? 我並非指專業沖洗店喔! 本來沖洗底片就會有好有壞, 要不然就不會有人大老遠開車半小時到特定沖洗店沖洗照片了.

?? 若要拍風景,17-40 如何拍20mm之大景ㄋ??

A)  我只是舉例, 其實廠商要研發 9mm DSLR 專用並不難.. 因為 17, 16 端的變焦在數位上會割除額外變形, 其實她們的廣角變性與底片的廣角變焦來比較並不會差到哪去. 據說跟著 canon 300d 附贈的那顆 18-55 變形在 18mm 還比底片機上的 20-35mm 來的好.. 當然這只是聽 canon 版的人說, 我親身並無經歷. 不過事實上看過 contax, leica 轉接入 dslr 拍攝, 變形的確不是太大的問題. 由此可見 2004 年很多廠商可能會絞盡腦汁做出 9mm.

6) 永遠無可取代的機械不耗電能力... 這問題問的好, 除了用不耗電力的傳統機身以外,
1975 年以來哪台不用電啊? 只是吃電多寡罷了! 難道底片機 Minolta D7, Nikon F5
吃電量少嗎? 其實與 DSLR 差沒多少吧!

光影掌握差..

A) 重點是 CCD 可見光的區域比 film 更短.. 因此要有效分配顏色與曲線層次, 必須對於光要更挑. 的確的, 數位像機看來門檻很低, 其實門檻比底片高. 這也是另一個問題. 這也因此 DC 通常都調成較艷麗的顏色來討好使用者.

只要能拍出所要的感覺,與對光影有效的掌握,可以接受10卷約2000元底片錢??

A) 我拍東西蠻講究的.. 雖無太多大作, 但是決不亂按按鈕. 至於 10 捲只有底片錢嗎? 沖洗費也要算進去吧? 我之所以較喜歡數位過於傳統是因為傳統在光線較困難的地方測光, 除了包圍以外, 拍攝才像是亂槍打鳥, 因為都不知道自己拍得對不對. 曾幾何時我也是在海邊冒著冷死的危險曝光 8 分鐘, 16 分鐘, 一格格的拍, 結果出來的一捲沖洗完之後, 能得到的並不過半. 這我才覺得是真正的浪費!

..論述請減少"情緒性"用辭,對事別對人..OK?.THx.

A) 我很針對事情. 我談論雖情緒化, 卻從沒針對人.

Chris


新進會員

111) 2003/12/25 10:43 
minipai , 我是十分有誠意的, 要不然不會一一回答. 這些都是重點也都是事實. 不過個人價值觀都不同.. 底片沖洗 + 照片沖洗會比數位來的便宜, 倒是覺得可能是我錢算錯了或者計算機非德國製造吧? 明明就差很多! 若以影像品質來說, 底片雖有優異性, 但是其實在 DSLR 一普及之後, 我就很少看過底片在輸出上站太大的便宜, 沖洗都是靠他人機器, 顏色也是沖洗店在用, 傳統底片也先經過掃描才能夠數位輸出, 所以答案是一樣的.. 然而我看過較皎好的輸出卻都是數位像機拍攝的. 若底片的朋友不相信, 其實我也不便多說. 我依然是底片走過來的, 數位像機也用了五六台.. 之前的科技真的會讓人搖頭.. 但是今時今日我會轉陣也都是因為歷年來親身經歷. 老實說除了顏色調配較為有差異以外. 其實已經沒有多大的差異了. 一顆充好的電池, 雖沒有底片機來的耐用 (比起不秏電的機種), 但是比起耗電量的大怪物, 底片機也未必勝過數位了. 1 顆可撐 400 張, 多帶一顆總比 F5 帶著大小包的 AA 電池來的強.. 這已經也是事實了. 並不是傳統像機耗電, 而是因為科技的滋長, 數位像機的電池續電力與回電都比乾性電池來的快, 當然因為能回沖, 無論價格, 使用長短, 蓄電力, 都已經突破了以往數位像機對於電池的挑剔問題. 所以若不去認定新科技所帶來的方便也是無仿, 因為底片依然能夠得以延續, 只是會越來越貴. 數位會越來越便宜, 越來越好用. 分隔出來的最後可能成為實用派與收藏派罷了!

P.S. 建議你看看 S2pro, *ist D, E1 在成像上的表現, 輸出像極了底片!!! 哪種?.. 感覺上是 RVP 的精密, RDPIII 的速度, RDPIII 的顏色! 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了.. *istd 的顏色真是越看越喜歡.. pentax 版的同好拍的.. 看過以後無論哪種拍攝狀況, 都像極了正片.. 其實顏色的調配空間真是大到離譜. 偷偷借手扎的照片 http://www.pbase.com/image/22953399 你覺得這張不像正片?.. 其實顏色早就像極了不是嗎?.. 當然這是我個人感覺, 看官不一定要同意.

Finder


新進會員

112) 2003/12/25 11:39 
P.S. 建議你看看 S2pro, *ist D, E1 在成像上的表現, 輸出像極了底片!!! 哪種?.. 感覺上是 RVP 的精密, RDPIII 的速度, RDPIII 的顏色! 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了.. *istd 的顏色真是越看越喜歡.. pentax 版的同好拍的.. 看過以後無論哪種拍攝狀況, 都像極了正片.. 其實顏色的調配空間真是大到離譜. 偷偷借手扎的照片
----------------
說的好
ist-D 的顏色
ist-D 的光學觀景窗大小
E-1 的超音波除塵
1Ds 的解像力
S2 pro 的不失焦
全系列的APS專用鏡
300D 的價格
300D & ist-D 的重量
後製軟體的簡易操作化
-------

DSLR確實有很多很棒的地方,但都分佈在不同機種
但SLR 只要選定某一機種,就是擁有各項優點的成熟產品
若純為休閒的人,拍照時間又不多的人
我反而會建議選SLR,5年後在跳入DSLR

不過我最擔心的問題是,我目前有的鏡頭全是Canon , 我以後會被Canon牽著鼻子走,希望Canon能爭氣些

abf394


新進會員

113) 2003/12/25 12:16 
我個人用相機一大喜好是拍風景,
既然是拍風景也就頃向廣角,自然的感覺,層次感(立體感)與光影的巧妙變化
攝影算是光與影所組成,應不只是 記錄用途...(若是記錄 DC可以ㄌ??)
若DSLR可以拍出如下link所示之境界,而且保證無過度之後製(失去自然感覺)才算成熟
http://www.blackmallard.com/cal_ls/ (不確定這些是傳統或DSLR拍ㄉ)

相對於 http://www.pbase.com/image/23163494 (DSLR) 不自然? 濃裝豔抹?

色調? 暗部細節? 數位是否是解馬賽克,後製而去除了ㄋ?

skyakula


新進會員

114) 2003/12/25 12:16 
看了這個討論集後
剛剛在算一個有點無聊的問題.... DSLR我花了多少錢
S2PRO 66K
SB80DX 9.5
NIKKOR AF 50/1.4 7.7K
SIGMA  AF 24-70/2.8DG DF 13.5K
NIKKOR AF 80-200/2.8ED 23K
MB-16 1.6K
UL/SC-17組合 3.8K
IBM 1GMD 5K
256CF*2 5K
電池/充電器 3K
合計=138.1K

總拍攝數量估計已達27000張....

同樣的張數如果換成底片SLR.....
27000/36=750捲
假定135 ISO100負片 + 沖 + 掃 = 150
150*750= 112.5K

以同級機身 F80S = 13.5K (KEYBUY二手價)
SB80DX 9.5
AF 50/1.4 7.7K
AF 24-70/2.8 13.5K
AF 80-200/2.8 23K
MB-16 1.6K
UL/SC-17組合 3.8K
= 72.6K

72.6 + 112.5 = 185.1
185.1- 138.1= 47K

發現DSLR以我的狂亂攝手風格是個好投資.....^^|||

SIFON


新進會員

115) 2003/12/25 13:04 
我想請問一下,由 Chris 兄 port的那一張數位Pentax *ist D 拍的圖檔,真的是很漂亮顏色 很艷麗也 很利(可能經過後製吧我猜的),但是有點小張,如果洗成大相片如20以上的規格是不是跟傳統一樣這麼美,如果可以,那數位相機還真的不錯呢。

aceofaces


新進會員

116) 2003/12/25 13:23 
要*ist-D或大部份6MP D-SLR洗到20以上是超過常識的

好或不好的界限是個人價值判斷, 無須定為標準
達不到個人的標準, 頂多不用就是了.

SIFON


新進會員

117) 2003/12/25 14:50 
這樣我有一個結論了,現在如要洗大張的還是要用傳統比較優,不洗大張在電腦上看,數位相機比較有效率,所以各取所需,不然就要買120數位機背才能洗那麼大張,不過非常貴也非常大台不適合帶來帶去。所以要洗大張的相片,數位相機要發展到跟135底片大小的CCD然後2~3仟萬象數而且要很省電然後記憶卡要很大的量容,傳輸的速度要很快才可連拍,像機大小要跟傳統一樣,要有更好的電腦更好的軟體,速度才會快因為要處理大的圖,最重要這些全部要跟傳統一樣的便宜,這些發展成熟也許再等個幾年。不洗大張的真的可以考慮換數位的比較優。

abf394


新進會員

118) 2003/12/25 15:15 
借一下照片, 這是10D拍ㄉ, "光暈" 效果..

http://www.pbase.com/image/22111463
http://www.pbase.com/image/17199889

Lucifer


新進會員

119) 2003/12/25 15:29 
什麼光暈?

collective_9-9


新進會員

120) 2003/12/25 15:38 
explain,please.
回上一層 第一頁   上一頁   第6頁 / 共14頁 到第 頁   下一頁   最末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頁│下10頁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今年VIP會員招募-超大無敵1.5G相簿再加贈好禮!
【台灣私房景點全集】共5冊,合購73折再贈進口黑卡
【我的夢幻人像鏡】2013最新增訂版!
【Nikon DX 達人聖經】手札聖經系列重出江湖!
【駕馭數位單眼相機】貫通攝影的最佳教本!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170656767人 │ 線上1806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