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會員

|
1.2.3. 16bit檔是用來修改時減少失真,若已處理成要輸出的檔8bit就好了. 硬碟空間還是省點用:p
4.這種事用講的也只能這樣,除非哪天大家有空約出來互相放毒,各拿一張自己的成品或一張好的測試圖檔, 大家各自回家弄出成品再來比較一番.小弟我沒什麼美感能弄出一張好的照片,不過一般人拿一張照片來要 處理成比原先那張好或是對方希望的結果,勉勉強強還弄的出來.
5.閣下的設備能超越AdobeRGB應該不止中高級吧?我的印表機.顯示器測量出來的色域也只有一些超出一點而已, 掃描器倒是某些色超出比較多,但若用ProPhotoRGB只會有更多麻煩,因為最終輸出端的色域遠小於ProPhotoRGB, 經過轉換後的結果和處理後的差異太大.
總結就是有機會交流成品大家一定能得到最大的收穫. 新手不想在這上面頭痛請暫時全面使用sRGB^_^ |
網路會員

|
CANON用免費的DDP 1.6就不錯 |
部落格(16) 終身 VIP

|
squeezer兄: 很抱歉,借用你的版面討論很多「題外話」。 針對你最初提出的問題,我的想法很單純:如果一位攝影者會採用RAW檔,又用PS處理,甚至比較不同RAW檔轉換的結果,我想他應該很講究,所以建議整個系統都採用AdobeRGB。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在「網路」或「沖洗店」應用,只要透過很簡單的action做批次處理,相關檔案就可以輕易轉換為sRGB,毫無問題(因為由大空間轉換到小空間的損失非常有限)。反之,如果系統完全採用sRGB,在必要情況下(目前或將來用較高階螢幕或印表機),顯然也不適合由小空間(sRGB)轉換到大空間(AdobeRGB),因為被小空間clip掉的資料已經永遠喪失了,再轉為大空間已經毫無意義。所以,你又必須把過去所有RAW檔重新轉換一次或多次,恐怕很麻煩吧?顯然不是有效的Workflow。所以,我認為AdobeRGB是綜合各方面考量之後的妥協產物。當然,這個建議只代表我認為的恰當或可行作法,未必正確,squeezer兄必須自行判斷。 另外,有關顏色怪怪的問題,不知道解決了沒有。我的直覺是PS的色彩設定(color setting)或ACR空間設定不恰當。根據我的瞭解,ACR轉換的調整預設值(曝光、暗部……等),都是根據該軟體所支援的每種相機個別設定,雖然表面上的預設值看起來都一樣(例如ACR 3.1:暗部為5,亮度為50,反差為+25),但對於每種相機的影響都不一樣。換言之,ACR即使不校正,顏色也不該離譜。
GE兄:
首先謝謝你幫忙解釋。請多多指教。 其實,談論這些已經有些淪為意氣之爭,對於攝影本身的幫助不大。實在很不好意思,見笑了。 談到ProphotoRGB,我的負片掃瞄採用Prophoto的效果確實比較好(按照Bruce Fraser的建議)。至於數位影像,最近也嘗試採用Prophoto(主要是受到網路上一些專家們的慫恿),還沒有什麼明顯結論。當然,我不是專家,原本不應該小孩玩大車,但我也不是靠這方面維生的專業者,所以,即使失敗,也完全沒問題。我應該稱自己為業餘愛好者吧,好玩就好(不過,最近似乎有點玩到不務正業了)。。 談到我的印表機(Epson 2100,原廠墨水,Ilford半光面與珍珠面相紙)與顯示器(ViewSonic G220f),確實只是中等而已。可是,我用2D圖形比較顯示器描述檔與AdobeRGB,大體上來說,前者在Green端明顯超出,Red端稍微超出。至於印表機描述檔與AdobeRGB的比較,則前者在各端都明顯超出(印表機描述檔的涵蓋範圍可能大出20%或更多)。
Rickylin兄:
關於第1點與第2點:請瞭解我想說的意思,我絕對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但有些東西不能違背事實。你說,Photoshop與其他圖形處理軟體基本上不支援16bit,這不是事實。姑且不論PS CS2,請告訴我PS CS1的哪些重要功能不支援16 bit,除了像Liquify之類比較奇怪的filter。又有哪些重要圖形軟體不支援16bit?類似像Mask Pro的軟體畢竟不多吧。現在,你的回應又把周邊設備扯進來;我想,如此討論問題,很難有結論。
關於第3點:我想說的,就是GE兄所說的——為了避免影像資料受到「沒有必要的破壞」,編輯調整儘量用high bit,8 bit檔案禁不起來回調整。就是這麼簡單。你的回應顯然與此處討論的主題無關。
關於第4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品味、條件,對影像要求的程度也各自不同。我之所以談論這點,主要是針對你所提到的「網路」與「沖洗店」而言。這些方面,可能是某些人的考量重點,但另一些人根本不在意,其影像處理自然也不需受這方面條件的限制。因此,某些人不需要針對「網路」與「沖洗店」而採用8-bit sRGB。
關於第5點:你說「處理當中當然以最大色域來處理...」。或許吧,不過這是很特別的看法。如果是真的,今天就不會有那麼多RGB色彩空間了。天下早被Prophoto統一。每個人究竟應該採用哪種空間,應該針對個人的狀況與條件衡量。而且,不論最後的抉擇如何,它絕對不是「完美」的,也沒有所謂「正確的色彩空間」,一切都只是「妥協」之下的產物。除非是真正的專家,否則採用ProphotoRGB(或Beta、Ekta之類的RGB大空間)的壞處只怕多於好處。你說「直接在RAW檔軟體調到……,然後指定輸出端的色域[色彩空間]……直接輸出來」。你可以針對網路、印表機、顯示器……等分別做調整,然後「直接」轉換,每個RAW檔都要轉換3、4次。你當然可以做,但只怕很少人願意這麼做,也很少人覺得有這種必要。
|
網路會員

|
我想我寫PS CS無法處理16bit,寫得不太精準,如果你要抓著這句說我寫的有問題,那這句話是有問題的我承認...
直接從RAW檔轉你要的尺寸的sRGB是最好的方式,為何會說沒有人覺得有這必要?你直接從原始檔轉成你輸出的檔案,中間只需要一次RAW->sRGB的色域轉換,影像也不需要resample,也不需要透過PS再作任何顏色與銳利化的修正,流程簡單,而得到的又是完全第一手轉出來的影像,有何缺點?
你轉出16bit adobe RGB,修正後,resample成8 bit sRGB,銳利化,這樣步驟不僅多,色域也改變了(色域並不是說大色域變小色域就完全是不會損耗的,一般我們看到的色域圖是2D的,其實真正是3D的立體色域,通常都不是大色域完全包含著小色域的),resample所損失的影像資訊也是不可呼視的...
你可以說這二個方法最終得出的相片可能差不多,或許吧,因為目前的輸出設備水準都沒這麼高,但Raw轉sRGB只要一個動做就做完了,何需先轉adobe RGB再處理成sRGB呢?不僅步驟多,還得冒理論上會耗損影像資料的動作? |
網路會員

|
>>如果系統完全採用sRGB,在必要情況下(目前或將來用較高階螢幕或印表機),顯然也不適合由小空間(sRGB)轉換到大空間(AdobeRGB),因為被小空間clip掉的資料已經永遠喪失了,再轉為大空間已經毫無意義。
我想,從沒有人說要整個環境都用sRGB是對的吧?其實看到現在大家說的都沒什麼錯誤... 而因為原來的發問者已經是拍RAW檔了,就算現在都用sRGB處理(因為輸出端是螢幕和相片輸出店),反而更是簡單... 往後真的有要對應更大色域的時候,再用RAW轉出來不就行了?哪會資料永遠喪失呢?
|
部落格(16) 終身 VIP

|
rickylin兄:
我只是把我認為比較合理的方法講出來,我想你也是如此。有些地方我動了氣,抱歉。祝你一切順利。 |
網路會員

|
關於全用sRGB我只站在一立場去說明, 一般人只會影像只會用來貼圖和拿去沖洗店輸出, 而這些部份皆是以sRGB為標準.
不管用什麼方式處理,在這邊用文字真的是講不出東西來,還是來聊器材好了:p
我也是玩票性質,不過didadida大您的描述檔都是官方附的描述檔?還是用什麼儀器測量出來的? 小弟量測結果,Epson 2100和R210官方描述檔皆在AdobeRGB內, 我自己做的R210描述檔也只有橘色部份超出AdobeRGB. 螢幕和AdobeRGB則是前者在黃色到紅色超出一些, 和didadida大測量出來的結果完全不同,希望能互相討論看一看是哪裡發生這疑問~ |
部落格(16) 終身 VIP

| |
網路會員

|
didadida大,謝謝您的資訊: 我好像有找到過那篇文章,可是沒仔細看~ ILFORD的相紙從我知道就一直想用, 後來因為Epson原廠的Premium Glossy和Premium semigolss 用的很順就沒有再想起過,想請問您有比較過差異嗎?
對於Prophoto我晚上做了個實驗,當在此空間時,雖然可以保留所有色彩. 但是接下來處理影像時容易造成許多超出輸出設備的顏色, 以致輸入設備.螢幕.輸出設備間的顏色控制困難.
如果說ILFORD的的相紙描述檔做的"很棒",將可以提供難以想像的完美品質. 當然唯一的一樣變數就是各台同型印表機的差異性,這點由於周邊無太多同好無法比較已得到數據.
色彩管理真的玩到可以產生要的作品品質就該停了, 我從去年到現在約研究了快一年,這中間給我很多的知識,當然品質控制也有. 缺點就是花時間.花金錢,台灣沒有多少人在研究.討論, 最大的動力算是為了擺脫目前所有店家無法給我的品質保證.
EZColor若搭配原廠的校正器是套好東西, 本來我也想買這套後來沒有平台掃描器所以放棄了.
能遇到同好真的是太好了,我想我還有許多問題希望能私下向您請教, 希望您能留下mail或是直接寄到我的信箱,謝謝: 123tdkj@seed.net.tw(去掉123) |
終身 VIP

|
呵呵呵~ 我覺得就目前的設備和Photoshop CS的操作方面而言,RAW檔轉Adobe RGB / 16bit是合理的作法, adobe RGB轉成sRGB也沒什麼令人覺得困擾的步驟.
另外,只要能輸出到自己看起來滿意的程度就好了,過程沒有什麼對與不對. 為這種事情爭的口沫橫飛可必咧? 我蠻同意didadida兄的說法的,色彩管理方面適可而止就好,不要鑽牛角尖, 因為目前的設備不可能做到所見即所得. |
部落格(16) 終身 VIP

|
" 為這種事情爭的口沫橫飛可必咧? "
你說得沒錯,這是我的大毛病之一。
關於我對於色彩管理的評論(適可而止),我非常清楚,只是說說而已。過幾天(或過一下)就會故態復萌。
你說:「只要能輸出到自己看起來滿意的程度就好了,過程沒有什麼對與不對。」你很幸運,因為我就不像你這般「理智」,我常常陷在「過程」裡。不過,很多東西最好玩的部分往往在「過程」,「結果」在新鮮感過了之後,經常就會索然無味。若是如此,我想「輸出到自己看起來滿意的程度就好了」是不可能的境界,因為你追求的目標很滑溜、會移動。
|
網路會員

|
簡單觀念比較重要,再去談變數及高階的問題 1. sRGB色域小於adobe RGB色域,所以 adobe RGB色域顏色較漂亮 . 2.大部份在PhotoShop內做階調顏色的調整,目的在輸出相片或印刷,必須依賴人視覺辨識顏色 . 3. 因為相片或印刷色域小於 adobe RGB,很多顏色印不出來,螢幕上如用 adobe RGB,相片或印刷顏色 差異過大,PhotoShop內視覺辨識的顏色與輸出不準,所以螢幕上色域設定用 sRGB 可接近相片或印刷色域, 但最好還是有ICC profile 較正確 . 4. 因RAW檔未定義色彩色域空間 ,所以保留RAW檔最好 .
|
部落格(16) 終身 VIP

| |
部落格(16) 終身 VIP

|
關於前述DPRview的討論,digidog發表的言論特別有意思,他就是Andrew Rodney。 |
網路會員

|
其實之前就已經是提過了~你說的沒錯... 用adobe RGB原本就是比較好的方式... 也沒有人去否認你的說法 BUT 原發問者是從RAW檔轉檔過來,既然已經保留了RAW檔,再存成adobe RGB就沒有那種需求... 就算五年後十年後的機器被淘汰了,你只要保留同一十代的軟體一套不就行了? |
網路會員

|
其實之前就已經是提過了~你說的沒錯... 用adobe RGB原本就是比較好的方式... 也沒有人去否認你的說法 BUT 原發問者是從RAW檔轉檔過來,既然已經保留了RAW檔,再存成adobe RGB就沒有那種需求... 就算五年後十年後的機器被淘汰了,你只要保留同一十代的軟體一套不就行了? |
網路會員

|
如果你的理論是保存TIFF會比保存RAW檔的話,那倒是可以下一步討論的問題... |
網路會員

|
如果你的理論是保存TIFF會比保存RAW檔的話,那倒是可以下一步討論的問題... |
部落格(16) 終身 VIP

|
rickylin兄: 我們在相同問題上已經打轉太久了,我幾乎每次都要重複自己的立場,這次還是不例外,雖然我相信還是沒用: 我主張採用aRGB,是針對一般攝影愛好者而言(不是針對原發問者,或你、我個人而言。事實上我本身也不用aRGB,但這不是目前的重點。) 你說:「既然已經保留了RAW檔,再存成adobe RGB就沒有那種需求」。請參考我上面曾經列舉的討論網頁: http://forums.dpreview.com/forums/read.asp?forum=1003&message=13963148你的說法就像那位Mike Chaney一樣,DigiDog的回答是:「你會這麼說,顯然不是攝影愛好者……」(Chaney先生是電腦軟體工程師)。這種說法理論上沒錯,但每個要使用的圖形檔案都必須重新從RAW檔轉換,根本不切實際,所以digidog會如此批評。當然,我還是要強調,你個人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不過,我還是建議你看一些「數位影像處理流程」(digital image workflow)方面的資料,參考一些專家的意見。 至於你說:「就算五年後十年後的機器被淘汰了,你只要保留同一十代的軟體一套不就行了?」我希望你瞭解一點,我們不是在抬槓,而是討論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你的說法可不可行,你自己應該很清楚。 最後,我沒有說「保存TIFF會比保存RAW檔(好)」,我是說我個人會同時保留兩種檔案。 |
網路會員

|
如果你是用Mac版的C1 pro,你會發現他會連你做過的調整的資料都存在同一個Folder裡,只要連那個Folder都一起備份的話,是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調整的... 存成最大檔的TIFF再Resample成你要的尺寸,和直接用Raw檔轉成你要的尺寸,中間不論色域與資料都會轉換減少一次,而你似乎沒注意到這個最基本的問題...
保留兩種檔案... 這也是一種方法... 但就會牽扯到實際的影像保存的現實... 當然,如果你的預算與時間夠多的話,保存多種格式是一種方法,但卻不是一個很聰明的方法
每個人的流程都依他的實際需求而有所不同,主要是看他的基本觀念有沒有作錯... DigiDog的回答我反而覺得比較不是屬於現實上的考量,就和didadida兄一樣在追求一種理論上的完美方式,而這些動作隨著電腦技術的改變,其實你會發現可能都是白費功夫...
在某個程度,其實攝影愛好者很多都只注重測試與理論,注重書本與鏡頭的測試,只想掌握自己作品的人,反而很實際的去做出能符合目前周邊現實設備的流程出來...
既然覺得RAW->aRGB TIFF->sRGB JPG有其必要性,那你就照著你的流程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