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首頁
論壇主選單 > ※攝影異言堂 > 創作人像不屬於及格的人像?
作者  
討論話題
 

秤子


網路會員

2006/05/19 18:19
器材: 其他 其他
長期以來攝影學會的人像拍法.似乎有了制式的規範.但是目前人像發展趨勢.似乎法展到帶景.以景物來增加主體的心境.情緒...不過看再保守者的眼中.目前流行的人像竟然是不及格的.Orz.... http://www.ai-pi.com/phpbb2/viewtopic.php?t=8388&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0

ravencoffee


終身 VIP

1) 2006/05/19 18:30 
呵呵.......

偶妹有意見,送ㄉ賀拉~                         ^_^

cakeman


網路會員

2) 2006/05/19 18:31 
哪些引領流行的創作
一開始都嘛是不及格的?
爽就好
推薦者: ssquell

windflow

部落格(2)
網路會員

3) 2006/05/19 18:40 
如果還有這樣的觀念...
大頭證件照..絕對是100分的人像照...
推薦者: ravening

罐頭bgr


網路會員

4) 2006/05/19 23:04 
我覺得大頭證件照是0分的人像照.

volanto


網路會員

5) 2006/05/20 03:39 
拍大頭照能賺錢耶!最重要的是要讓被拍者滿意,
一堆人爽就好,應該都是有個好老爸 .....

luke63


網路會員

6) 2006/05/20 10:11 
看起來全世界的專業人像攝影師都不及格,我們都要重修了!!

surge0301


網路會員

7) 2006/05/22 06:59 
有圈內人願意簡述一下那些攝影學會的體系嗎?
像是全國美展或省展的旁枝系統..
而或博學會士或是碩學會士....那些是什麼,那是什麼資格或關係=___=?

而看到美展,好像就大約等於沙龍,有他的一套制度和遊戲規則..
台灣攝影學會的走向與存在或與世界的同步..這是台灣特有的獨特現象嗎?
亦或是世界各地都有呢?諸如日本 美國 德國等等?
是否連國外的當代藝術和和攝影學會也會像這樣是平行線,毫無交集....












seafoxtw


網路會員

8) 2006/05/22 13:35 
該不會評訂作品好壞是用消去法來做評分,先將對焦不準的,然後畫面中有曝光不足或過曝的去掉,再將構圖不行的去掉,再去掉麻豆表肢體及情僵硬的......一個個去掉後剩下來的才是入選作品.?

seafoxtw


網路會員

9) 2006/05/22 13:39 
我看過多期日本攝影雜誌所選出來的金賞,銀賞或銅賞作品,其實也是差不多,多屬中規中局,不然就是利用光影做出非常詭異氣氛的照片!

阿昆


終身 VIP

10) 2006/05/22 21:34 
分享一下

原出處:http://www.phototaiwan.com.tw/photo/04/002/02.php

怎樣「大師」?如何「中國」?郎靜山:一世紀的攝影文化

【 郭力昕】( 1995.10.30 )

郎靜山先生終於走了。七年前,當他在市立美術館舉行大規模的「郎靜山九七回顧展」 時,我於「人間」副刊為文,一廂情願地稱之為「一個時代的結束」(1998.12.9),並期盼著一個攝影文化的新時代很快到來。

我當時顯然過度熱觀了。郎靜山的那個時代固然已經遠去,台灣新的攝影環靜也確實在點滴茁壯,但郎靜山所創造和代表的台灣荒蕪的攝影文化內涵,卻沒有、也不可能倏然終止。郎靜山與它手創的「中國攝影學會」,對於國內攝影文化之貧瘠化所形成的影響與遺害,至今猶深。而此貧瘠化的過程裡,一向對攝影文化不甚重視的傳播界與藝文界,遂繼續以其被容許了的無知,不斷強化著「攝影大施郎靜山」這個已被物靈化(fetishized)了的神話論述。

舉一些例子來佐證吧!四月中旬郎靜山辭世後不久,一位朋友向我轉述它在計程車裡碰巧聽到的一段另人噴飯的廣播實況:某個電台邀請接任「中國攝影學會」理事長周至剛先生上節目來懷念郎老,幫它神情肅穆地敘述並推崇「郎大師」豐績大業與對攝影文化的貢獻,輪到開放現場call in之後,聽眾打電話進來的問題,是請教如何選購鏡頭、如何有效控制光圈,與婚紗攝影的打光方式!

這些問題周理事長有些愕然、難堪的具有某種顛覆性「笑」果的問題與場面,十分諷刺也十分準確地驗收了郎靜山及十中攝會幾十年來在台灣灌溉出怎的一種攝影文化果實。周理事長其時不該驚訝困穹,而該「歡笑收割」的!

至於表現在傳播/藝文界的信口雌黃,例子就不勝枚舉了。從媒體記者到藝文界友人,在郎先生過世後的那陣子,不管是否了解所謂「集錦攝影」或國際沙龍攝影組織是怎麼一回事,就爭相作文比賽,從盲目拋擲光環到追述奇人奇事不一而足,共同將「年高等於德卲等於藝精等於大師」這套和稀泥送作堆的無知復鄉愿的迷思,再結實的建構一次。

以我所知,在這期間,只有攝影文化工作者蕭嘉慶,在中時「人間」副刊<郎靜山是「一代攝影大師」?>(1995.5.6)一文裡,對郎靜山的作品、及「中國攝影學會」,作了犀利分析與論證。蕭文已將沙龍攝影的本質、郎氏畫意影像的問題、與「中攝會」的政治功能,提出相當清楚的批判;本文除了呼應並強調蕭文的部份論點,也試圖補充一些觀點。

討論之前,我要闡明一個態度。對郎靜山的批判,及對沙龍攝影與「中攝會」或其各分地等這些沙龍攝影團體的意見,並無品味問題或個人因素在內。我與郎老素不相識,媒體描述其為人淡泊豁達不失童趣,我願意相信;百歲高齡仍活動力強,能走動拍照及暗房工作,也令人敬佩。但這些個人的身心修,為不可與其藝術成績混為一談,而漫無標準的氾濫我們的敬老心情。

對於沙龍攝影,我也無意以「高眉」的藝術心態來看待。它確實不具嚴肅的藝術精神,大體上只是一種文娛嗜好或休閒活動,然而這也就已經有了很好的社會功能(有些閒錢的人玩玩相機、暗房,除了不斷消費底片、藥水,不太環保之外,還想不出有何壞處,至少比玩酒色、玩賭博要健康有益得多),其存在價值未必低於具有藝術內涵或社會記實的攝影活動。只是,當沙龍攝影界及缺乏判斷知識的媒體,共同製造一種魚目混珠的論述,共同製造一種魚目混珠的論述,甚至那些「攝影學會」多少年來一直拿這套自慰復欺人的論述,以鞏固具有政治功用的社會/文化控制時,我們才需要評斷沙龍攝影在台灣的霸權意義。這一點留帶稍後再討論。

先談談郎靜山的「大師」藝術。蕭嘉慶的評文,已細緻地討論郎氏模擬諯傳統中國水墨畫的「中國山水集錦」創作,為何等而下之,也毫無攝影藝術可言。事實上,細觀郎靜山的作品集,對他大體上分為兩類的影像,我個人的評價恐怕只有幾個字:他的實景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平庸呆滯,而其集錦影像(composite image)則機械匠氣。

不需以今日的標準來衡量(如果真以此為準,則現下學校的基礎攝影課程裡表現較好的學生作品,其構圖、意念或攝影感,也會比郎氏的實景作品要強),只需翻翻與郎靜山創作年代較近許多早期台灣攝影家的作品(譬如張照堂編著之<影像的追尋>裡的作品),即可發現郎氏的那些實景照片、花鳥、女體、靜物等影像,套用大陸人的一個字眼,真是「特別的一般」。

至於他代表性的「集錦攝影」,使人只是再次認識到,即使匠氣也有匠的精采與庸俗得令人尷尬之分。郎氏的招牌影像,翻來覆去不離雲山、松數、老叟、仙鶴、葉舟、孤亭等等這些公式化符號的排列組合;其拼湊合成出來的僵硬機械性畫面,還不是暗房器材上的限制,而根本是藝術境界上的匱乏。
蕭文也提到,國際沙龍攝影團體之間辦家家酒、自娛娛人的各種頭銜、證書,與嚴肅的攝影創作,是兩碼子事,沒有一本攝影史會提到沙龍攝影這玩意兒的。然而,台灣業餘沙龍人士,就有辦法幾十年來關起門自吹自擂,混攪一通,而一些藝文界人士與許多無知的藝文記者,也不弄清處就跟著覆誦,一起打迷糊仗。

談到攝影史,西方於上個世紀中葉即開始應用合成或稱(蒙太奇、集錦)影像製作技巧竟被今春數篇報導或悼念文字的作者,稱之為郎靜山的世界首創,這種妄言而不查證的態度,雖不是新鮮事,仍令人驚愕。

技巧使用的先後,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透過即錦/蒙太奇技巧,你表現了什麼?二、三○年代之間,得國的蒙太奇攝影大師哈菲爾德(John Heart-field),對納粹法西斯政權進行了銳利的影像嘲諷與批判;俄國的攝影大師羅欽可(Aleksandr Rodchenko)與許多同時期的攝影家,以集錦的影像彰顯了蘇聯當時昂揚革命精神。六、七○年代以來,英國著名的攝影家肯納德(Peter Kennard)以蒙太奇技巧,創作大量的反戰、反核與反西方霸權國家的作品;在美國,許多後現代主義攝影家,亦以合成影像展開對大眾文化與社會的思考,或對影像意義的探索。

活了一○五歲的「中國攝影大師」郎靜山,走過整個二十世紀,一個歷史變動最劇烈的世紀,更經歷了完整的中國現代史,一段最苦難的中國歷史,而他的作品裡竟然可以既看不到二十世紀,也看不到中國!

讓作品時代脈搏共振,並不一定要走記實攝影的路線;現今看來記實攝影在反映時代表達觀點時,確實也有很多侷限。然而,集錦影像裡的虛無縹渺、閒雲野鶴這些骨董視覺符號,與二十世紀的中國有什麼關係?有人竟說郎氏的山水集錦,是想藉它「將中國山川之美、文物之博、道德之善,介紹展示給全世界」(看到這種語言,除了張口結舌,夫復何言?);也有人說郎氏影像「呈現了純中國式的美學觀」,以平衡或改變世人因西方攝影者在中國攝取獵奇式影像所產生的偏差印象。

我必須指出,西方攝影者過去以來在中國拍攝的影像,固然充斥著獵奇色彩與白人偏見,郎靜山的那些松數仙鶴老叟,也在提供著西方人另一種異國文化情調的影像,它的強化西方人(與中國人自己)對中國文化的刻版印象,作用是一樣的。這正是一種典型的東方人/中國人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式的表現。除了樣板山水鳥影像與華埠國餐館裡的炒雜碎,我們就沒有別的中國功夫可以兜售了嗎?
讓我回到「中國攝影學會」這個議題來針對台灣各沙龍攝影團體的這個龍頭組織,蕭嘉慶已進行了準確的批評,包括它如何以唯一合法存在的攝影民間團體,配合國民黨的政治控制,扼殺台灣的攝影文化生機。

事實上,無論其為野心勃勃抑或無可奈何,郎靜山創立「中攝會」與長年死守其體制,從國民檔政府的角度來看,正是郎氏「功在黨國」的最大貢獻。也因此,當郎靜山過世時,統治者才會以國旗為其覆棺,卻不屑理會才氣與藝術成就遠遠超過郎氏的另一位老攝影家張才去年的辭世。黨國旗幟覆棺,在台灣遂經常是種文化上的反指標,它變成一個尷尬可笑甚至可恥的注腳,而不是榮譽。

「中國攝影學會」以及由其衍生並宰制各地沙龍攝影分會,確是非常政治的有些參與或喜愛沙龍攝影的人士也許納悶;沙龍攝影拍的都是荷花、光影、模特兒、煙火,它是最不涉及政治的,怎麼被說相反了呢?

實則,呼愛國呼萬歲固然是明顯的一種政治控制,鼓勵或強制一種非政治(a-political)的藝術活動,是更徹底有效的政治控制。國民黨流亡台灣之後,即痛定思痛地抓緊一切可能讓民眾認清歷史與現實管道,包括教育、媒體與各類藝術創作形式。特別容易刺激思考、反省現狀或帶動情緒的藝術表現形式,如文學、戲劇、電影、攝影與通俗歌曲等,尤其要讓它非政治、非現實、非思想。

因此,「中攝會」在那個年代裡的獨尊沙龍畫意,打壓記實攝影(儘管許多記實性攝影也只不過是題才不同的沙龍畫意影像罷了),就不是孤立的現象,或僅由於取材口味或創作方向不同之後的猵狹心態而已,而必須放在當時黨國機器全面政治控制的節構來理解。郎靜山從三○年代末起,即聰明地決定去搞集錦山水與靜物裸女而絕對不碰現實影像,自然會受到當權者的「賞識」,扶值其以「中攝會」佔住位置,成為能與當政者配合無間的攝影文化的「民間」代理人。

在「中攝會」統籌管理與領導的霸權經營下,台灣的攝影文化,走向一種玩相機;比器材的情境裡,高級昂貴的鏡頭和濾,濾掉的是時代與社會,只能剩下荷花與鷺鷥。在這種反智、反現實、反突破的窠臼裡一待幾十年,我們的攝影文化,遂成為最落後貧弱的幾種藝術文化型式之一,與那腐朽的電視[文化差可比擬。

除了霸權文化,郎靜山與「中攝會」的另一特色,是父權文化。它表現在兩個層面上:家庭中唯我獨尊的大男人,與「學會」中論字排輩的大家長。根據中央日報海外版轉載中副紀念郎氏專輯文字(1995.4.15),郎夫人楊惠亞女士追憶先夫時

阿昆


終身 VIP

11) 2006/05/22 21:36 
除了霸權文化,郎靜山與「中攝會」的另一特色,是父權文化。它表現在兩個層面上:家庭中唯我獨尊的大男人,與「學會」中論字排輩的大家長。根據中央日報海外版轉載中副紀念郎氏專輯文字(1995.4.15),郎夫人楊惠亞女士追憶先夫時說:「郎先生是藝術家,從不管家裡才柴米油鹽的事,只專心在他的攝影工做上,為人又好客海派。到了台灣後,我為了一家的生活,在台北縣稅捐處工作了二十七年才退休,我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子,身心俱疲,說我心裡不層埋怨他是騙人的!」

若不是無意間出現這一小段話,整個媒體界轟轟烈烈紀念郎氏專題的各類文字裡,有幾個人知到楊惠亞女士的存在,及郎靜山背後的這些事實?有誰知道郎靜山被朋友與媒體稱頌的性情中人、無憂無慮、淡泊豪爽、藝術家性格,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的?

另一方面,郎靜山創立的「中攝會」,是一個大家長制的組織。郎氏默許眾人將他拱成「攝影大師」,因為中國父權文化結構裡,必須要有權威性的宗師或領導者,才能取得郎氏在組織中不動如山的位置,以及「中攝會」做為台灣攝影界中央正朔、一元領導的正當性地位。一些明知郎氏沙龍業餘攝影的問題、卻依然喜歡故供奉著郎靜山人士,正是由於跳不出這種「宗師情結」甚至可能十分憧憬之故。
這裡我們終於看到,郎靜山與他的「中國攝影學會」,「中國」的東西,不是那些山水花鳥、長袍馬褂;「非政治」裡的政制控制,壟斷攝影的霸權結構,與大家長式的父權文化,這些才是它真正非常「中國」地方。

對於攝影文化的歷史與對郎靜山的定位,媒體敘述的表現,是無知與濫捧。在一個封閉無知的年代,這種表現可以理解;而在今日,它卻繼續存在。為什麼許多媒體上的工作者,會肆無忌憚的咬答其對攝影的無知呢?我認為,這個現象,反映了這個社會與文化環境對攝影的徹底的輕蔑,儘管它可能是無意識的。唯有輕蔑,一個人才敢不負責任的妄言,而不在乎會有問題。

譬如,不少報導者愛提郎氏為「中國第一位攝影記者」,好像這又是一種偉大而光明的「第一」,殊不知一再提醒這個事實是諷刺了郎靜山,也突顯了自己的無知。今日比較敬業自重的攝影記者何其不幸,因為回顧歷史看到第一位攝影記者,竟是一位見證動盪大時代卻毫無見證志氣,而急忙 躲進古代山水集錦攝影的專業逃兵。台灣的攝影記者,長期以來受到不當的輕視與委屈,這位先行者令人羞慚的榜樣,難道不該負點責任嗎?

逝者已矣。但是,向前進的同時,嚴察歷史以「諫」往知來,仍是一個必要的基礎。基於此,我對於郎靜山和「中國攝影學會」作了不留情的批判。我認為,為根本地揚棄那些攝影文化圈裡的迷思與無知,是攝影工作者拾回尊嚴、開拓格局的第一步。

相關網站 http://www.tfam.gov.tw/download/outfrm.asp 搜尋郎靜山

pcc0905


網路會員

12) 2006/05/22 21:46 

惟信禪師_禪語錄: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寡人悟到了!!!


天下!!!


劍法:
其第一層境界講求人劍合一!

劍就是人,人就是劍,手中寸草,也是利器!

其第二層境界講求手中無劍、劍在心中,

雖赤手空拳,卻能以劍氣殺敵於百步之外 !

而劍法的最高境界則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

是以大胸懷包容一切,

那便是不殺,便是和平!


影像,像由心生!

手中無劍便是劍,

我的器材叢書應該收起來才對!

搞搞【劇情】。

^O^


當您忘記所有招式,就練就太極神功了!

.................

祝大家:

神功護體,芙清面揚!

surge0301


網路會員

13) 2006/05/22 23:53 
感謝阿昆轉貼的文章...

大致明暸那脈絡了。

LCA


網路會員

14) 2006/05/24 00:05 
郭先生這篇文章
在當時造成很大的轟動
相對的也造成郎老的傷害
郎老的後代有出來說明
但是
個人認為郭先生這一片文章太過偏頗
有必要把一位已經去世的人講的這麼過分嗎
死者為大
真是很缺德
這也是攝影藉的一個機會教育
當您手指著別人時
不要忘記還有三支手指指自己


推薦者: EASTMANS

EASTMANS


網路會員

15) 2006/05/24 01:44 
如果只會自怨自艾一味批評別人....那還真是攝影界的老前輩
新生代不要學哦

590101


網路會員

16) 2006/05/24 09:37 
死者為大
真是很缺德
這也是攝影藉的一個機會教育
當您手指著別人時
不要忘記還有三支手指指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誰規定死者為大?
毛澤東已經死了,我們就要說他很偉大?
就事論事,郎老的功過應該有更客觀的討論,
不要把傳統那套鄉愿的道德觀拿來批評別人,
所謂"指責別人時別忘了有三隻手指指著自己"這是給人自我反省用的勉勵,並不適合用在批評別人時使用
推薦者: 漂浮麥子, gulic, Jouzz, the4x

老何471130

部落格(3514)
VIP

17) 2006/05/24 14:58 

老何471130

部落格(3514)
VIP

18) 2006/05/24 15:15 
回上一層 第1頁 / 共1頁 到第 1
手札小舖熱門商品
【Nikon D600 實戰攻略】全幅新戰力完整剖析!
【Canon EOS M 輕鬆活用】電子書免費下載!
【Canon EOS 1D X / 5D Mark III 完全活用解析】長銷熱賣中!
【Canon EOS 650D 完全活用】好評發售!
【Nikon入門者超值包】享74折,立省249元!
攝影家手札數位影像坊DV哈燒網KeyBuy藝廊論壇
服務信箱:242204 新莊副都心郵局第12信箱 │ 會員服務部:02-85215082(上班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 和平東路三段276號 │ 廣告專線:0937-887229 │ 總瀏覽1279463458人 │ 線上1576人
攝影家手札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7 PhotoSharp All Rights Reserved. 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本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