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作品名稱:
|
|
|
 |

|
作品類別:飛羽> 鳥
發表日期:2005/5/3 下午 12:40:38
參觀人次:17881
|
作者累積分數:44
作者平均分數:14.67
本圖得分:14
|

|
小鳳

|
說明文字
|
小鳳的下午茶是五色(原本他想吃紅嘴仔),吃完後在油桐樹上讓我找到;
滿山的五色及紅嘴仔因為小鳳的出現,全都澱澱不敢叫.
************************************************************
下午在往司馬庫思路上,在一產業道路往一山地部落方向,看到一齣說是好戲但有點殘忍的畫面,一不知名鷹與大冠打架,大追小,不知名鷹在樹林內穿梭來去,大冠由上往下攻擊,忽然之間大冠不動了,加了加倍鏡看,天ㄚ!大冠翅膀受傷了,但讓我想起一則賞鳥新聞(如下,轉貼謝錦煌先生大作,如有不妥,一告知,本人立即移除,louvretsai@hotmail.com);後來我想要幫忙,但凹陷的峽谷落差太大,唯有當史特龍往下一跳抓住樹枝才能到達的了,所以我就放棄了!希望大自然賜給冠兄神奇的力量,趕快復原,不過那隻不知名鷹也真夠聰明,會利用地形地物發揮自我優勢,消弱敵人長處!
台灣松雀鷹是大冠鷲的天敵之一
謝錦煌/1994年09月7卷9期
這不就是小鷹吃大鷹的駭人事件嗎?大冠鷲約有台灣松雀鷹的三倍大,怎麼可能被吃?這不是蓋的,有三個證人;特有中心的老蔡,攝影師鍾榮峰和小的。鳥友們可以尋線證實。
話說民國83年7月19、20日,小的又到仁愛鄉的北東眼山去做中海拔的山寫繫放。在定點放網的B站工作時,台灣特有生物中心的老蔡聽到我們的聲音趕來探視。談論中,方知他是在我繫放的B站做台灣松雀鷹育雛的追蹤觀察。是打從七月初發現鷹巢之後,即刻想做長期輪流式的觀察的。唔!就是五月初本人所看到的那一窩。我無意干擾牠們,更不願告訴任何人。
因昔日在埔里有一鷹巢在育雛,告訴了同好之後,由於過度的在巢附近工作,招來第三者的疑心好奇,結果被破壞,巢破雛鳥摔死於樹下。因此發誓,今後再見鷹巢決不告訴他人。B站的台灣松雀鷹巢是他們自己發現的,無話可說。鷹和我彼此相安無事,而且月月見面,對我架的霧網似乎不在意。但老蔡是從反對變成喜歡。他深怕我干擾到他們的松雀鷹,也許會被捉,然後遠離本區……。確實在19日捉到雄親鳥,是他們正在觀察的那一窩裡的男主人。辦好一切繫放手續,拍照放標之後,老蔡方高高興興地拿走了雄親鳥的測量數據。20日在A站另得一隻雄的台灣松雀鷹,老蔡告訴我多日的觀察,發現親鳥以五色鳥、白耳畫眉、繡眼畫眉、一種白色不知名的鳥和老鼠在育雛。其中以五色鳥餵食的頻率最高。
他們預先在鷹巢邊的高樹上搭建了偽裝架,三隻幼鷹已離巢,尚無法自立,每天進食二次;上午九點左右,下午四點左右各一次。親鳥把獵物放在巢中,等在附近的幼鷹即刻來搶食,因此在附近的高架上可以觀察、拍照。鳥兒不在意,但工作者很辛苦。我向老蔡建議:如再發現白色不知名的獵物,何不拿來看看,也許可以找到些端倪。20日上午約九點左右,老蔡興沖沖地由B站林子裡提著一隻沒頭的白鳥走出來。他說:「就是這種鳥,一隻可以餵飽兩隻幼鷹,剛剛一隻幼鷹正在枝椏上進食時,看到我在看牠,驚慌之餘,竟給掉下來。我上前撿來給你瞧瞧。」啊!是一隻未長飛羽的幼鷹,全身白色的粗絨毛,腋下有白色小羽片,並有小黑斑、黃腳。可惜已斷了頭。我請老蔡抽空把此獵物送回巢中,再當幼鷹的早餐。約再經過半個多小時,親鳥又帶回了另一隻相同的獵物。此時招惹了兩隻尾追而來的大冠鷲成鳥,低空盤旋在B站的林冠上,邊飛邊叫,聲音悲淒(非平常高空滑翔的叫聲)。看到林內的我們和松雀鷹,不敢下來。約經過五、六分鐘之後,方稍然離去。那是台灣松雀鷹掠奪了大冠鷲的幼鳥。兩隻親鳥為了搭救幼鳥緊追而來,又發現林子裡有人,可能因此不敢下來,不然的話,可能要發生一場小鷹戰大鷹的好戲了。
上文已證實台灣松雀鷹會捉大冠鷲的幼鳥來餵雛鳥。但是大塊頭的大冠鷲哺育期間,一定是親鳥緊緊地看顧著。(一隻覓食,一隻守衛,輪班負責,寸步不離。)台灣松雀鷹到底用什麼招術搶得的?……調虎離山……。的確有待各位鳥友的探索。另外猛禽之間的制衡作用,以及對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上,可能尚有許多至今尚未人知的意義存在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