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Labay阿罵是因緣際會下,讓小弟有幸可為其紀錄泰雅族(賽德克族)織布技巧以及演奏口簧琴,也為日益消逝的原住民文化盡一份記錄的心力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補充說明:
(一)泰雅族分為二個族群,以南投縣北港溪與花蓮縣極北和平溪相連之一線為分界線,以此為泰雅亞族(Atayal-Proper)的居住區,以南為賽德克亞族(Saejiq- proper)的居住區,兩者之間的親族組織、生活習慣、生命禮俗、歲時祭儀與天生體質幾近相似,而使用的方言相同者約47%,具語言結構方面仍大同小異(費樂禮,1969;7)
(二) Labay阿罵是屬於賽德克族中的(托魯閣群)古時,居於南投縣仁愛鄉靜觀一帶,及花蓮縣秀林鄉之山區,目前住於南投縣者,分佈於仁愛鄉之松林、盧山、靜觀。
(三)織布:泰雅族的少女大概從十三、十四歲開始學習織布,她們會先從白布織起,然後逐漸學會各種樣式與圖案,當少女到了適婚的年齡,便會開始準備出嫁的衣服。泰雅族女子的織布技術,是建構她社會地位的地標,泰雅女嬰出生之後,母親便會把女嬰的臍帶放進織布箱內,待女兒長大後,特過織布歌曲與自己所會的織布花樣傳承給女兒。
(四)泰雅族口簧琴稱 Lubu,用於泰雅人的自娛、男女訴情等場合,老幼皆宜,一般在出草、狩獵、喪事期間禁止使用。泰雅口簧以其多簧口簧著名,傳說可至八簧之多,然文獻至多僅記錄到六簧,現代泰雅族人已嘗試製作全套包括竹台單竹簧、竹台簧金屬簧、雙簧、三簧、四簧等一直到八簧的口簧組。多簧樂器的簧片音高,調成與泰雅傳統音樂音階的排列相同,即「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
除樂器實體的多簧構造十分特殊外,泰雅族口簧亦以其口簧舞著稱,男女相對,一面演奏著口簧琴,一面左右抬腳隨著音樂節奏踏跳。泰雅人也可以使用口簧代替實際語言來傳遞訊息,即將原本用「口說」的內容透過口簧,表達給對方知道。有一說法是青年男女用這種方式說悄悄話不讓外人得知,然而今天已經越來越少人還具備這種能力了。(阿罵是少數仍會吹奏者之一)
以上資料 截自網路資料(有誤還請網友指證)
--------感謝點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