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drick- 手札部落格
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aspx?MId=1240      
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期末心得報告2007.5.8   (點閱1159611)
器材分類:Adobe 奧多比 / 120相機 / 其它    日期:2007/5/8

以人為本  以環境為師  以學生為先

領導的由來,主要來自於人的思想,而思想則引導人的行為,長久的相同行為演變為習慣,習慣逐漸塑造人的性格,性格將決定人的命運。諸多特質中,最重要的是誠信與鼓勵。古人明訓:『無信不立』正是點出成功的先決條件。領導者以信取得同仁的信任,這包括同仁對任務的信任,以及同仁對領導的各項決策的信任,甚至是對領導者為結果擔起責任的信任。有了這些條件,同仁才能無所顧忌的賣力向前達成任務。其次是鼓勵,人除了飲食呼吸與休息可以獲得有形的能量,但是心理的素質才是讓人奮鬥不懈的火星塞。就像汽車引擎一般,唯有不斷的點火燃燒,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產生。人亦是如此。長期的工作壓力,或是漫無目標毫無終止的任務,都會讓同仁產生倦怠感,缺乏動力與熱忱,這時候領導著適時的鼓舞激勵,正能為同仁重新點燃希望繼續完成工作。

領導『人』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領導者在每日即將終了的時刻,更應自問:『今天是否與人為善,今天是否給人承諾?』隔天第一件工作不是追蹤工作的進度,而是處理『人』是否正常啟動。

    我國當前國民教育存在於一種鐘擺現象,而國民教育政策就在於改善這種不平衡的現象。其中包括「量的解放vs質的提升」、「快樂學習vs學力提升」、「多元智慧選材vs公平正義的維護」等。個人認為充分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應重於腦力開發之機會公平原則,但是選才之標準,則不應全然以多元智慧集合體為主要考量途徑,而是採取培育某一卓越智慧為發展重點取材。

學習效果決定於師生關係,唯有互相尊重、包容、激勵,才能感受被愛與幸福,共創有效學習的契機。在資訊語言爆炸的時代,唯有善用媒材,才能使教學工作事半功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2年提出:「我們必須為生活在強大影像文字,與影音世界的年輕人做好準備!」而這些媒材正是目前世界的共通語言。對於影像內容的解讀,可以加強觀察力的訓練與文字使用精煉技巧,從而自由表達學習知識面與情意面。

    在個人化社會,教育面臨新的困境:1.西方自由化思想個人主義倡導獨立自主的個體、人權教育;個人化的社會卻使個人無法獨立自主。例如:以前家長對子女有控制權,子女偏差行為較少,因此父母對子女的發展有義務協助。但是基於人權的主張,父母不能過度干涉,反而使得子女出狀況的機率大增,然而相對的父母也無義務協助。2.個人化的社會使得團體的約束力消失:以前只要在當地領域繼承前人的事業,即可獲得掌聲肯定;現在每一個個體卻必須與整個社會互相比較,壓力增大,獲得成就感的難度升高了。因此在教育上出現怪現象:「不能管」,將使得學生無法獲得最好的生活教育;「故意不管」,使得弱勢學生受到忽略,更加深不公平的現象。

學校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幸福的人,也就是:1.珍視自我、2.樂觀、3.知足。所謂珍視自我,就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肯定自己一定會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甚至超越原來的目標,最終能檢視自我。樂觀就是要在面對壓力時,深思哪些是個人可以直接改變的,哪些是個人可以間接改變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而知足就是快樂接納所有的結果。國民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養成學生運動與學習的習慣,而高中職教育在建立學生的成就抱負,高等教育則是為學生開啟國際視野,培養進取的人生觀,為社會作出服務與貢獻。

教育的思潮因應時代的變遷,應該從整齊劃一的要求水準,轉變為提供個別學生才能發揮的舞台。唯有學習獲得滿足,學生才能找到學習的快樂,更能建立日後發展的基礎。不快樂的學習,只會造成停滯不前,甚至是反感,不但達不到效果,更會影響學生的人生態度。把學習變成學生「想要」的,自然就是快樂的。如果學習只是教師認為學生「需要」的,結果必然不快樂。孩子也需要別人讚許的眼光,從『全人中學』影帶中看到他們自組的樂團,在其他學校表演獲得他人讚嘆羨慕的眼神,孩子得到成就感,肯定自己的價值。但是短暫的榮耀,並非迷失,全心投入並非永遠。讓孩子學會自覺自己未來的生活,需要學會哪些事物,從非體制進入體制,才是教『人』的最終目的。

現階段國民教育重要的措施並非12年國教,也不是扶弱計畫,更不是因應少子化的作為。因為這些都是在解決眼前的問題,而不是思考未來50年的學生能力提升與否。唯有提倡閱讀活動,才是重大的教育政策,因為國力來自於學生的能力,能力來自於知識,知識來自於閱讀。

    在康橋中小學見識到:各種教學環境的組成,需要各種能力的配合,最終的目標就是培養具備各種能力的學生;課程規劃比教育主管單位更嚴謹更有前瞻性與變通性;讓學生尊重勞動的價值(態度),學會照顧自己(能力);營造豐富田園環境,讓學生融入自然環境中學習,學習自然環境,以自然環境教學,在都市學校中非常少見;生活國際化,讓學生具備世界公民的眼光。在政大附中深切體會:沒有自由的人,不會為行為負責;多元的社會,才有競爭力創造力;兩性互動頻繁,增加尊重與瞭解;與學生成長有關的事,都要學生自行處理,培養其獨立與宏觀。在建安國小經歷環境震撼教育:生態環境,就像教育政策,越少人為的干擾,就越能自由發展與發揮功用;讓孩子親身參與營造的過程,就是學習的課程之一;經由生態池自我淨化的期許,驗證等待孩子成長是值得的;用藝術與人文課程(童詩、歌謠與繪圖)深化對環境的感情,讓這個感情得以昇華流傳發光發亮;現階段維持自然生態系統,背後需要更大的非自然系統,主要原因在於環境負荷太高。

在承辦外埠參觀的活動中,我學到班主任以及輔導校長的果決智慧,更體會他們在規定中自有柔情的一面,我更體會到任何成功的活動,在於所有人的參與,最後引用莊秀蓮校長的話:『因為別人的鼓勵,自己的優點才得以應驗!』感激所有協助我的人。


內部引用此文章 》 外部引用網址: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應列表 ( 1 )
R35867 留言於2007/5/9 上午 12:58:11  
美好作品, 寫的真,
感謝分享。

欲回應請先 登入

引用列表 ( 0 ) 為避免不當廣告,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作者本人開啟後,其它網友才能看見。
  此文章未被引用

印象工場 攝影家手札 版權所有 © 2008 Photosharp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