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寰宇光影俱樂部 David World Travel Club- 手札部落格
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aspx?MId=4646      
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下一篇
善用自然光影拍出傲人照片   (點閱903130)
器材分類:Adobe 奧多比 / 其它 / 其它    日期:2007/12/13

頂光拍攝法

在艷陽高照的正午時分, 頂光的照射下, 一般攝影愛好者都視為人像攝影較難的情況。每每勉強按下快門, 不是人像長長的眼睫毛產生陰影, 影響面部輪廓美, 就是光線太強眼睛瞇瞇的, 十分不自然。遇到這種狀況, 可以巧妙的使用像透光的洋傘、草帽、透光絲巾、遮陽帽等等道具, 遮蔽頂光的直接照射, 使得面部的光線淡化與柔化, 再以點測光取得臉部的曝光值, 就可以拍攝出光影迷人的作品。

Fujifilm S1 Pro, Nikon 80-200mm f2.8 AFD, f2.8, 1/2000, ISO 320, 4ND 減光鏡, 自動白平衡

 

以這張拍攝於植物園的人像特寫而言, 草帽是紅白相間有小孔的結構面, 透過這個結構面的光線將陰影偏高的色溫調整回接近更接近膚色的情況, 小孔露出的光斑也恰好刻繪出拍攝時的環境特色

 

 

Nikon Fujifilm S2 Pro, Nikon 35-70mm f2.8 AFD, f2.8, 1/250, ISO 100, 自動白平衡

 

本作品是另外一個頂光的例子, 拍攝於烏來溫泉民宿, 自然光線自上向下照射, 適度調整人物的臉部避免被陽光直接照到, 正面以反光板從下而上補光, 產生極富立體感的光影效果

 

 

 

 

 

 

 

Canon Kiss Digital, Leitz R 50mm f1.4, 近代轉接環, f2.0, 1/200, 日光白平衡

 

光線從上方微側照向人物的頭頂方向, 可從髮絲的光暈看出, 此時請拍攝對象略將頭偏向頂光方位, 避免臉部受光, 並以反光板從左側捕面部

半遮蔽拍攝法

前面已經向讀者介紹過「頂光」 拍攝法, 接下來要說明如何將自然光「間接」與「直接」拍攝的方式加以混合, 這就是所謂的「半遮蔽拍攝法」。半遮蔽法的拍攝優勢, 在於揉合了間接光源的自然與直接光源的戲劇性。ㄧ般在有迴廊、騎樓、林木、建築物牆邊等等, 可以取得拍攝的機會。其特點是一方面有直接的光源, 一方面有反射的光源, 可以將人物主體的亮面與暗部的對比取得均衡, 並產生極富立體感的光影。以下數個拍攝的實例, 向讀者介紹作為拍攝參考。

 

 

 

Fujifilm S2 Pro, Nikon 80-200mm f2.8 AFD, f3.5, 1/1000, ISO 200, 自動白平衡

 

此張作品拍攝於墾丁的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海邊的涼亭, 下午兩點左右的光線從上側方下灑, 涼亭是半邊附屬於紅色建築物的邊間, 人物的臉部朝向內側, 避開直射光, 從紅色建物反射的光線正好補亮模特兒面部陰影, 同時也使偏藍的色溫得以校正

 

 

 

 

Fujifilm S2 Pro, Nikon 80-200mm f2.8 AFD, f3.5, 1/750, ISO 100, 自動白平衡
 
本張作品拍攝地點在墾丁活動中心的海邊迴廊出口門邊, 背景光較強, 由於此門有垂直區隔作用, 內部為以紅磚為主的中庭, 反映出偏暖調的光線, 測光後發現背景與模特兒面部仍然有三格光圈值以上的強弱比。因此加上反光板對模特兒正面補光, 將光差拉到約兩格光圈值, 使得背景過曝虛化, 人物主體則曝光正常:

立體補光法

這兩張系列作品拍攝於台北市信義區公民會館舊眷村建築的半開放式邊廊, 由右側射入的光線使得人像單邊受光, 另外一面為暗色玻璃與灰色的金屬落地窗架, 兩張作品的風格由於方位的不同, 產生較大的差異。左邊這張請拍攝對像角度略向內傾, 直接光線以 1/2 弱的比例將模特兒側面輪廓表現出來, 另外暗部因為靠內側的灰色及暗色建材吸光關係, 反而顯現出更強烈的明暗對比。

下圖右這張拍攝的地點與左方相同, 不同的是轉向外側直射光方向, 為避免面部被直射光照成沒有立體感的平面化, 請她將頭部略轉內側, 這樣立體的明暗就出現了。

Nikon D200, Nikon 85mm f1.4 AIS, f2.0, 1/125, ISO200, 日光白平衡 Nikon D200, Nikon 85mm f1.4 AIS, f2.0, 1/500, ISO 200, 日光白平衡


本張作品拍攝於士林官邸牆邊, 整個背面均為白色塗裝的牆面, 再替人物正面補光, 產生明亮乾淨的畫面
Fujifilm S2 Pro, Nikon 80-200mm f2.8 AFD, f2.8, 1/2000, ISO100, 自動白平衡

本張作品拍攝於內湖內溝里自然造景公園, 請少女坐在木質涼亭邊護欄, 光線從右上側照向側面, 採用反光板捕人物左側光, 產生對角的立體感。
Canon Kiss Digital, Leitz R 50mm f1.4, 近代轉接環, f2.0, 1/250, ISO 100, 日光白平衡
Tips:要強調被攝物的立體感, 可採用對角線的打光方式。


本張作品拍攝於內湖大湖公園的林木邊, 人物單側受光強調立體感的呈現
Fujifilm S1 Pro, Nikon 28-105mm f3.5-4.5 AFD, f3.5, 1/1250, ISO 320, 自動白平衡


迴廊或走廊的拍攝建議

拍攝的位置選定, 遇到有迴廊或走廊時, 可善加運用光線與景深的組合, 以上面此張作品為例, 一方面從半遮蔽的環境, 以左側直射光表現出側面輪廓與頭髮的光暈, 一方面從右下側向上以反光板補光, 使得主體突顯出來, 在畫面右側留下部分走廊的空間, 營造出淺景深與較低光度深迥的感覺。


Fujifilm S2 Pro, Nikon 85mm f1.4 AIS, f2.0, 1/500, ISO 200, 自動白平衡


內部引用此文章 》 外部引用網址: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應列表 ( 2 )
泡芙 留言於2007/12/13 下午 11:56:14  
感謝你的解說
對我這種初學者很有幫助~

PROTEXPETER 留言於2007/12/18 上午 06:03:35  
謝謝您好 詳細的解說
對我這種初學者很有幫助~

欲回應請先 登入

引用列表 ( 0 ) 為避免不當廣告,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作者本人開啟後,其它網友才能看見。
  此文章未被引用

印象工場 攝影家手札 版權所有 © 2008 Photosharp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