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棲街』- 手札部落格
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aspx?MId=3779      
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札記,其十   (點閱732372)
器材分類:Canon 佳能 / 數位單眼 / D3100    日期:2007/9/1

要怎麼看一張照片?,這是攝影哲學一直試圖探討的事情
如今尚未有個定論,這裡有些個人淺見:

(一)技術
這是最籠統的概念了,也在學院派與實作派攝影家中一再的被提及
簡單的說,凡底片顯影與暗房技巧的正確性,藥水沖洗與搖晃時間,添加順序與去水漬與否
風乾場所與保存等等,與產出照片有關的行為。而在放相之後
成品的反差,暗部與亮部細節的保留與否,與相紙對齊與否均屬之。

在相片產出本身之外,尚有關於圖像本身精純與否的控制,而這裡尚不討論圖像本身
像是耀光的消除,光斑,手振,手指入鏡,曝光過度或不足,色彩不飽和,銳利度不足
白平衡失準,迷焦,測光偏誤…等等屬之
技術其實是最好克服的門檻,也常常是攝影同好們
最常拿來批評一張相片的切入點,畢竟,技術不佳的照片,稍有研究的人一眼就能分辨的出來
而技術也是攝影人最容易迷失的場所,有時候,它常常與器材牽連在一起
而容易產生有了器材,我就能磨練出更好的技巧的迷思

偏偏有些技術層次的問題,沒有某項器材的確很不方便,或根本做不到
這是無疑的。而從技術層面來看一張照片,也是最安全最初層的方法
指出某張照片過曝,總比說她人的照片,意象傳達得不夠精準
要來的強勢又無法讓人反駁。

(二)圖像本身
這是關於圖像的構成,簡單而言就是構圖與畫面安排
現今關於構圖的論述不少,像是黃金分割,井字,平衡,框景,重複…等等
大家都很耳熟,也能靈活運用與分辨,而關於圖像的分析
則是對於攝影提升到藝術層次的入門(在此姑且將攝影視為藝術,
而關於其並非藝術的爭議,也許下次討論)。

再來是光影,攝影字根的意義是「光的繪畫」
正說明攝影這一情事,乃完全根植「光」這一重要的成分
而關於光的掌握極其困難,打從攝影機具的設計(光圈快門鏡頭)
媒介(底片感光乳劑,ISO值)到周邊附件(外閃,濾鏡,反光板)
不一是環繞著對於光的操弄與質變,花樣繁多
光的質感也是一張出色照片不可或缺的條件
不論是色溫,調性(軟或硬),入射角度,直射或反射,漫射光…
而一張照片對於光的掌握程度,能呈現這張作品近乎決定性的好與壞。

色彩,再光的掌握之後,我們攝影人又多了一項亟待摸索的學問
大家都看過Photoshop上的調色盤,色彩是一門專業學問
偏偏在千變萬化的光影支配下,色彩在照片中的變異性又更大了
耳熟能詳的對比色,暖色調冷色調,色偏…等等
而黑白底片則是某種程度上,除卻了色彩對於眼睛的幻惑
也因此呈現出攝影者更為裸露的內部情感,同時也更容易遭受到更多分析的眼光
攝影史上許多著名且出色的照片,往往是黑白相片
這不是沒理由的。

(三)標題與意念間的縫隙
一張照片不見得需要下標題,但有時為了參賽則不得不為之
而其中意念的有無,有時並非攝影者能完全掌握的,而作品的意念
能將它推往更高的層次,現下很容易能發現一些意境粗淺,標題與照片內容的連結
極其容易的作品,像是「凝」,「等待」,「望」,「生命」…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標題
當然我不是指這些標題不好,反而是這些意境太好了,好到它們常常出現,而顯得浮濫不堪
這也只能怪我們生的太晚,能用的意境或意象都以被前人挖掘殆盡
往往費盡心思挑出一張,內容與意念尚算新穎的作品
一段時間之後又會被其他同好加以「引用」或「加工」,再度成為濫調。

而那些故意將標題與照片內容,呈現不和諧或非關聯想的行為
往往只是為了標新立異而作,答案只有作者自己清楚
如此一來豈不成了孤芳自賞的「藝術」? 這是何苦來哉
優秀的作品,標題(又或許是千千萬萬張無題的其中之一)與內容之間
是存有縫隙的,即是要觀賞者自行連結填補的
而其中的意念精不精準,傳達的路徑與線索夠不夠明確
有時需要觀賞者自身的修練了。

(四)照片可達性
這裡指的是照片內容的可複製性與易達性,就是說一張攀登奇萊山登山隊的攻頂留影
與一張漁人碼頭的情侶合影,在技術掌握平等的情況下
我們就會說前者的可達性較低,一般而言照片的可達性越低
與之相類似的產物就會較少,秉持物以稀為貴的原則,自然這種照片的價值會較高
就像現今電子相簿裡,拿得出水底照片與空照的人,永遠是少數一樣。

當然這種可達性,指的除了場所外,尚有複製容易與否的性質
國內可能有很多人跟海生館那條大鯨魚合照過
相對而言跟凱旋門合照的人會少一點
而跟非洲原住民合照的人又會更少,這裡的複製性
指的是他人能否以同樣景物與條件,製作出相類似的照片而言。

此外還有時空的可達性,巴特在明室一書裡頭就曾經感慨過:
「照片裡的這雙眼睛,曾經看到過拿破崙」
這種時空的穿越性可達性與先前所述,有種弔詭的共存
在這裡則具備雙重意義的解釋,指的分別是
歷史時空的高可達性,與照片再製的低可達性
一些能讓觀者頓起今非昔比之感的作品,往往十分出色。

(五)攝影者意圖
攝影者意圖,往往在良心與真實的層面爭論不休,當然也包括真真假假的問題
想當然爾,一張經過刻意營造的照片場景(例如安排好的人,情節與物件)
在高層次的照片批判中,怎樣也不會贏過一張生於自然的照片。

而商業攝影與婚紗一類的我們就略過不談了,畢竟在現在這種社會裡
能以攝影所長來謀生,我們是要敬佩且羨慕的,也許她們也為興趣與職業中找到了平衡點也說不定
而在表象後的意圖,是深入一張照片核心念動的鑰匙
如果照片是為了出遊留念,為了孩子成長作記錄,為了全家福

念動的點不同,也往往能決定一張攝影作品的深刻與否
在此不是指全家福或家人的攝影意圖較為次等
那位與愛妻共同走完人生終點的攝影師,大家都很清楚
在此不贅述,而攝影者意圖的純淨與否,可以進一步供觀者檢視
作為分析與批判一張照片的強力角度。

有的時候照片作為一種報導性質的工具,攝影者秉持的信念
不是凸顯就是弱化一張照片的力量,時下拍拍街友就以為是人道主義攝影
浮淺的人不在少數,一張出色的照片是由「心」拍出來的
真正關懷人性的攝影者,呈現的景象才會更有力量,不是光拍些在底層討生活的人物
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這也是所有攝影同好在努力的方向
「攝影對我而言會是什麼,而它又能是什麼?」

(六)機會快門
布列松最著名的概念,電影是無數照片的集合體,和攝影一樣
都有它們自己最難以掌握的部分,而也往往是優點所在
電影所要掌握的是所有照片的串連,攝影則是要掌握最關鍵的那一張
世界不停的在運作,在連續動作中呈現出力量與戲劇張力十足的那一幅畫面
我們攝影同好,也常常為了錯失最精彩的畫面而扼腕不已
機會快門考驗的是攝影者的瞬間反應,預備程度
與如何在一連串動畫般的情勢中,挑出最具力量的一景
為何機會快門如此為攝影人如此津津樂道?
因為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考題,所有平日的素養與修練
成敗取決於數秒之間,是一種驚心動魄,走索般的冒險。

(七)攝影者介入
這是較具爭議性的角度,有人主張不以被攝者和平相處為拍照模式
但一般觀者較為喜見的照片,是攝影者與被攝者相處愉快的作品
至於介入與否,有的時候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對於該攝影場景影響程度多寡的問題
這又會牽扯到攝影者意圖,而有時攝影者是近乎透明的存在
被攝者往往能卸下心防,成先更為自然的日常作息或舉動
這也是許多攝影人想要做到的境界,此時要培養的是對人的態度與興趣
而不只是研究相機,與技術原理就能達到的。

(八)終極意圖,人性
Nokia的廣告詞,這裡不討論該廠商
一張照片如何能成為永垂不朽的佳作?其呈現的往往是亙古不變的議題或主題
像是「母愛」「社會注視」「愛戀」「生老病死」「關懷」與其他高尚情操等等
為何許多名作,都是有人入鏡居多,畢竟以人為本,這個攝影目的的最高意義也在於此
不是單單僅為留念,不是為了參賽,也不是為了工作或報導,更不是隨意的按下快門
當一切念頭投向人本身,關注人的一切行為與變遷,一些普世的價值時
攝影者的意圖就被推得更高了,不是刻意,而是照片自然而然升至那個層次,不假他人
有時候我們總希望,自己能拍出能有一張得以傳世的照片就行了,只一張就好

八項的分配比例為:10%+15%+10%+10%+25%+10%+15%+5%
滿口荒唐言…歡迎一起討論。


內部引用此文章 》 外部引用網址: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應列表 ( 3 )
eansuhv 留言於2007/9/1 下午 03:29:42  
你的話題我們想想喔!嗯!喔嗚!想的臉都歪了!頭好痛!
http://www.flickr.com/photos/ming423/1292020892/in/photostream/
您是理工科的嗎?研究精神真驚三聲ㄙ人?
我是感性的玩家,能引動我按下快門或吸引我玩味再三的就是好作品!不論真假都是難得!
3D動畫數位電影好看嗎?假到真石真亦假啊!
希望拍照時別揹負這麼多!感動時按下去就對了!
這是各人淺見!

eansuhv 留言於2007/9/1 下午 04:04:08  
假到真時真亦假啊!

stormcrow8088 留言於2007/9/2 下午 05:41:35  
哈~既人文也是理工吧
在拍照之餘,當然希望這門學問能夠更加地深化嘍,共勉之~

欲回應請先 登入

引用列表 ( 0 ) 為避免不當廣告,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作者本人開啟後,其它網友才能看見。
  此文章未被引用

印象工場 攝影家手札 版權所有 © 2008 Photosharp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