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_meta name="ProgId" content="Word.Document" />
<_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Microsoft Word 11" />
<_meta name="Originator" content="Microsoft Word 11" />
<_link rel="File-List" href="file:///C:%5CDOCUME%7E1%5Civan%5CLOCALS%7E1%5CTemp%5Cmsohtml1%5C01%5Cclip_filelist.xml" />
<_link rel="Edit-Time-Data" href="file:///C:%5CDOCUME%7E1%5Civan%5CLOCALS%7E1%5CTemp%5Cmsohtml1%5C01%5Cclip_editdata.mso" />
『未加工的叫食物,加工的叫食品。』
你知道嗎
?
現在有少數部份廚師做菜好吃,但是不太道德。在外面吃多了,會提早落葉歸根。
以下的資訊,告訴你為什麼許多人容易得癌。
本文您若用心細讀過後,一定會對你的飲食習慣,形成健康生活的人態度。
第一條守則:三不五食的觀念
問題:何謂三不五食?
|
若違反此三角形飲食原則,則中年以後,會很痛苦。
大自然中,蛋白質因為需求量小,創造得最少,所以最貴。
大自然中,醣因為需求量大,創造得最多,所以最便宜。
經常吃
40%
以上的蛋白質,則得癌症。
應多吃符合大自然守則的食物。
例如:
˙
排骨便當
—
有
40%
蛋白質,對腎臟負擔太重了,吃太多,人就垮了。
˙
麵筋、烤芙
—
麵粉團一直沖水,沖掉了所有的醣,產生
100%
的蛋白質,也就是麵筋、烤芙。每天吃這些,對腎臟負擔太重,很快就落葉歸根了。
˙
用太白粉勾芡的食物
—
經水分解,會變成最小的葡萄糖,被身体迅速而完全的吸收,造成
100%
醣。四十歲以上者,身体會受不了。廚師考照是不隨便勾芡的。小心
!!
燒仙草等黏稠點心,或菜名中有「羹、膾、滑、溜」的都用太白粉勾芡,對健康危害較大。
謹記:
麵粉是粗食,不容易消化,血醣慢慢的上升,腎臟沒有負擔。
太白粉是細食,容易消化,血醣迅速的上升,腎臟瞬間大負擔。
˙
五星級的飯店的菜
—
有
90%
以上的蛋白質與脂肪,很糟透了會有問題ㄛ
!
。
許多五星級的飯店今年所開出來的年菜,是
60%
的蛋白質,
30%
的脂肪,不利健康。
現在,中年以後得癌症、糖尿等文明病的人,多得不得了,都是因為吃錯了食物。
骨骼疏鬆
:原來都以為是缺乏鈣。最近研究發現,是因為蛋白質吃太多,血液變成酸性,所以骨骼的鈣,怎樣也留不住,被抓走了。
怎麼治療?病因不是缺乏鈣。要由降低蛋白質下手,使血液漸趨鹼性,才能根治。
糖尿病:
少吃糖不會好。病因是胰島素沒有發揮作用,所以醣類沒有辦法代謝。為什麼呢?因為高蛋白質吃太多,把身体裏的胰島素作用壓抑成無能。
怎麼治療?要降低蛋白質加上適度逍遙功運動散步,促進回復胰島素本來的作用。注意:不是吃低蛋白質的食物,是要吃正常蛋白質,只是降低量的攝取。並且,要減少慾望,特別是食欲。
癌症腫瘤:
導因為:高濃度的蛋白質吃太多,例如營養補品、肉類、麵筋、種子類等。尤其營養補品是最小分子的食品,代謝困難;或者吃太多加工食品,毒素無法代謝。
怎麼辦?若有癌,要降低蛋白質至
8%
以下。
第二條守則:吃食物,不要吃「食品」。
未加工的叫食物,加工的叫食品。
|
若「食品」吃得堆積如山,則一定得癌症。因為身體代謝辛苦。
但是,加工的壞東西好吃,未加工的好東西不好吃。如果愛吃好味道,在今天的台灣,不容易健康長壽。
要知道:一生中,食物的攝取質、量,累積時間,關係到生命的長短。
食品:麵包
(
添加人工甜味、乳化劑、發漲劑、等等
)
à
生病。
食物:饅頭
(
不添加
)
à
健康。
所以每天吃麵包的人,要少吃了
!!
否則容易得癌症。
(
敬請烘焙業者見諒
! )
「食品」可以吃,但是不要天天吃。加工的食品,有時以健康食品的面貌出現,如何分別?什麼是缺德食品,不可以吃呢?
˙
脫脂奶粉
—
此是缺德的食品,常吃會得結石。因為脫脂奶粉一定添加高鈣
D (
脂溶性
)
或高鐵,而脂肪已經被去除,人体就無法吸收、代謝鈣。因此這個添加的鈣,容易傷腎,成為結石。所以要吃低脂奶粉,有一點脂肪的。
˙
脫脂與低脂奶粉,都會添加合成香料。因為奶粉中已去除脂肪,不加點合成香料,如何能好吃
?
˙
素食加工品
—
因為素食蛋白質的黏性不好,所以會加添
(
劣等
)
動物
蛋白質。另外,一切的造形素
(
素火腿
、素雞鴨、素龍蝦等
)
,不但是高蛋白質,更添加了人工色素、人工染色,合成香料、合成調味,以及葷食材料。因為人工的色素,幾乎永不退色,而自然色素會退色。若常常吃素食餐廳的合成造形素,則危害身体,容易致病、早下車。
˙
米蛋白質食品是高蛋白質食品,又是加工化學物,危害身体,少吃為妙。
第三條守則:
不要太注重口味與口感,否則下車得早。
|
了解味道的來源,才知道好吃,是會吃死人。不要太講究口味。外面的好吃料理,九成以上都是很缺德的。
首先,了解味道如何來的,才能不被味道,牽著鼻子走。
1
、蛋白質:胺基酸
(
提供
鮮味
)
。
2
、脂肪:脂肪酸
(
提供
香
/
濃味
)
。
3
、醣:簡單糖
(
提供
甜味
)
。
這三種味道來源,如果粒子体積越小,與舌頭接觸交涉面就越廣,味道就越叫人喜好。而可怕的是,粒子越小,身体也就越難以代謝,所以基本上,食物不應該太好吃。以前沒有那麼好吃,現在變好吃了,都是害人的。
(
廣告說:親愛的,我把雞精變好吃了…
)
蛋白質:
胺基酸
(
鮮味
)
這是最要命的好味道。鮮味只要放得重,人一輩子脫離不了那個味道。
(
例:味精,自從發明後,誰能沒有它
?)
胺基酸,有必要與不必要兩種:
身体所需要的,叫作必要胺基酸。它的粒子大,不好吃,而且很貴,但因為人體自己無法合成,所以必須攝取。相反的,不必要胺基酸
(
毒
)
,危害人體,卻好吃得不得了,又便宜,可提煉出鮮度,可以說俗又大碗。所以常常被用來做成加添味道的「鮮味劑」。
常見的「鮮味劑」:各種味精、蠔油、雞粉、香菇精、魚露、柴魚、雞精、高湯塊、烤肉醬、醬油
(
化學醬油
)
,各種速食麵的調味包等等。
其中蠔油不含蠔、雞粉沒有雞、魚露也沒有魚。它們不會壞,也不發霉,因為連細菌也不敢吃。
它們是什麼
?
它們都是不必要胺基酸,好吃的廢棄物,對身体毒,很不容易代謝,所以食用以後,吸水性強,身体中毒,會非常口渴。
在外面吃東西,愈是鮮香甜的口感,愈產生口渴,愈造成身体不適。所以,吃東西時,可以先叫一碗飯吃下去,等血糖等一切上昇,飢餓感減低時,再吃其他東西,以免吃過量的食物,反而傷害身體,造成負擔。
在台灣,九成的餐廳,是不熬湯,只用雞粉、鮮味劑的。餐廳飯店每一家都看過以後,我可以告訴你:外面一切的餐廳,如果不用雞粉、鮮味劑,就要結束營業了。某些鮮味劑加水,它的味道更勝於純雞湯,你知道嗎
?
如果不用上述的鮮味劑,你會煮菜嗎
?
如果不放味精,你還吃得下嗎
?
中華美食要好吃而不口渴。頂級廚師的挑戰在這裏,你能好好用心去想怎麼煮嗎
?
必要的胺基酸貴又不好吃。對身体好。粒子大,身体必須先消化再吸收。
不必要的胺基酸便宜又好吃。對身体差。粒子小,身体會先吸收,再想辦法消化,代謝非常困難。但便宜,所以普及性高。真是集一切好處於一身,只是會吃死人。
可怕的食品實例:
健康食品:
所謂的健康食品,都是最小分子量的食品,粒子小而難以代謝,對人体很危險。自已要多看書,去了解營養的吸收,應該從多種的來源,非單一品。不要被不實的宣傳所誤導。
QQ
的飯:
好吃的飯的便當,便利商店
QQ
的飯團。又
Q
又軟又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好像日本皇家吃的好米,而且放久也不會酸。那是為什麼
?
因為添加了一種叫炊飯劑的東西。炊飯劑的成份是酵素,離胺酸,胺基乙酸
NH2CH2
、矽力焢
silicon
,屬於樹脂類的防腐消毒劑。它又是最小分子的胺基酸與酵素,要命的好吃口感,但吸水量大,所以沒有細菌,使便當的飯不容易壞,又
Q
又好吃又透明,外面廣為使用,只是對身体完全的負面,非常不好。
好吃的湯頭:
胺基乙酸,用買的還要錢。有一種久遠就有的味素,
(
三十年老店時就普及了
)
,可以用醋和人尿合成,發酵一個星期即成。
醋
(=
乙酸
)
,加上尿
(=
阿摩尼亞,也是最劣質的胺基酸。別忘了:蛋白質
à
胺基酸
à
阿摩尼亞
à
排泄
)
。
這種胺基乙酸
(
古早味味素
)
,若加在湯頭中,就變成了你所吃過最順口的自然美味,很難形容,很好吃,不像加了化學味精。只是這種胺基乙酸缺德,而且對人体非常不好,很傷腎。所以常吃這類的東西以後,有時還可能會忽然不明的腰酸。
雞湯塊等:
基本的雞湯塊,如果連吃上六年,則可能洗腎。
而九成以上的餐廳,都是缺德的使用同類的大量高纖味精,這種味精比傳統的更鮮美
(
也更難代謝
)
,所以餐廳煮的,一定能比你自已家裏煮的好吃。
脂肪:
脂肪酸
(
香
/
濃
)
劣等脂肪粒子很小,吃起來比高等脂肪香濃多了。小小粒子的脂肪,本來是廢棄物,是味道很香的缺德廢料。生意人想加在食品中,又不想嚇到你,所以經過某大學教授妙筆改了名字叫:
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誤導大眾還以為是好東西。
還有另外一個,日據時代以來,就一直是叫「糖渣」的廢棄物,是味精發酵而成的廢物,是不應吃的。最近起死回生,居然被業者把其變更名字叫作「糖蜜」。以前有人把大小便叫大蜜小蜜,這個糖蜜應該是同一須屬性的蜜。
所以在任何食品、飲料、牛奶內,若發現有含蘋果酸、糖蜜等,不用懷疑,全部都是人身体難以代謝的廢棄物。
醣:
糖類
(
甜
)
分成單醣,雙醣,多醣。
其中,糖愈小分子,愈好吃,但也愈不健康,所以冰糖比白糖好吃,也比較不健康。
小一點的,比較不健康的糖是葡萄糖、果糖與乳糖
(
廣告:果糖是好糖
??)
。尤其,身体吃葡萄糖,都不用消化就直接吸收,所以常吃腸胃器官一定退化。因此葡萄糖只應生病或死前吃而已。
最小的糖:
葡萄糖。味道非常的好。
(
別吃
)
小糖:果糖與半乳糖。味道不錯。
(
少吃
)
簡單的糖:麥芽糖、蔗糖、冰糖、乳糖
、牛奶糖。
(
可以吃
)
這些對身体都不好。什麼真正的好糖呢
?
比較粗的糖:寡糖。
(
可常吃
)
寡糖不是很好吃,但很健康。台糖有賣,可是銷路不太好。
可怕的食物例子:
果汁牛奶:
合成色素、人工香味等廢物。
(
學校已經不淮賣了
)
各種果汁、飲料:
80%
無法代謝的廢物,加上
20%
的「清淡」果汁。
奶茶:
一加了奶精,則是加了飽合脂肪酸、乳化劑,香料。
愛吃色、香、味俱全的菜,可能是早死的原因。因為毒物已悄悄的摻在內了。
台灣人愛吃什麼呢
?
敬告各位:
台灣人愛吃鹽酸
(
就是氯化氫
HCL)
:
鹽酸是製造酸筍、酸菜
(
牛肉麵
)
、鹹菜
(
鴨
)
所必須用的。而且你知道嗎
?
鹽酸也是發酵醬油、蠔油的必須品。
所以吃醬油要吃自然發酵的,但市面上比較少發售。
酸筍要泡水
20
分,換水四次,才能用。
吃鹽酸泡的這些食物,一定會早死。
而且:
烹製酸菜、酸筍等食物不宜用鋁製容器,加熱過的酸筍酸菜也應避免放入含苯的包裝物內
(
如保麗龍
)
。
台灣人愛吃硫酸
(
亞硫酸氫鈉
)
:
花蓮的秀林鄉,率先率在食物上使用硫酸。然後,宜蘭、台東起而跟進,廣為用途。若以為台灣鄉下樸實,食物應該沒有問題,那就錯得離譜了。我們所有的經驗都指出,對食物與化學用品知道得愈少的人,愈容易用毒,危害大眾,而不自知。所以身負著眾人健康責任的廚師,要多多看書學習。
硫酸,簡單來講就是長生不死藥。只要加了這東西,則色澤保鮮,味道變香又鮮好吃,口感則變有彈性。
乾貨:
金針、蓮子、筍乾
(
焢肉
)
、竹笙、柿子乾、蜜餞等等,一定必加硫酸鈉。
新鮮物:
新鮮的蓮子,
10
小時即變黑。而新鮮的竹筍,挖出來後
4
小時內不使用,底部會變黑。這些本來都不能保存的,但你注意看,現在都不會黑了。怎麼會這樣呢
?
因為這兩者都是浸過硫酸鈉以後,再上市,或塗抹泥土來掩飾。
海鮮魚蝦:
注意看,所有的魚一下船上岸,馬上淋上一桶水。那可不是水,而是硫酸鈉。市場的魚販旁邊都有一桶的水,把殺完的魚用水桶的水沖一下,那都是硫酸鈉。淋它一下,永保新鮮、長生不老。
市場的肉:
現在黃昏市場的魚肉雞肉,不但不發臭,而且越晚越鮮。以前媽媽教的如何看魚腮是紅色,眼睛是清楚的、肉有彈性,都不管用了。因為只要潑上硫酸鈉,魚肉雞肉永遠新鮮,有彈性,是長生不老魚,你又吃得出來嗎
?
而現在的蝦仁,怎麼炒都又大又肥,不會縮水,又很新鮮,為什麼跟以前不同呢
?—
浸了硫酸鈉,長生不老了。
你怎樣才能知道,你買的肉有沒有潑上硫酸鈉呢
?
試試一個方法吧:
把自已煮好的不放鹽的白斬豬肉,白斬雞肉不要放冰箱,就放在外面吧。如果明天它居然還是好好的,如果它三天五天都好好的不臭,它就是潑上硫酸鈉的長生不老肉。而外面賣的白斬豬肉,白斬雞肉煮好後,會特別再浸一下硫酸鈉,這樣可以放一個星期以上,肉質都新鮮不壞,也不須要冰箱。
觀光區的海鮮:
觀光區的飯店,現在都永遠不怕下個雨,沒客人來了。客人少的飯店,也不怕東西會壞掉了。因為肉與魚都可以放很久,還是又嫩又鮮又
Q
,而且,一定沒有人吃得出來。
怎麼辦呢
?
怎麼防範呢
?
以前的方法都不可用了,很紅很白的色澤,有彈性的鮮口味,都是問題。只好吃活的
?
但現殺的,又不忍心吃。只好吃有信用的肉販賣的,甚至連吃罐頭食品魚肉也相形之下,毒害較少。蝦仁一定要自已剝皮,反而污染少。
台灣人愛吃硝
(
硝酸鈉
)
:
以前硝或硝酸是拿來做香腸、火腿、叉燒肉的硝用量應該是
70
個
ppm
,也就是百萬分之七十。
所以香腸不要自已在家中做。媽媽做的香腸最毒,雖然不用死豬肉,但是硝的用量,無法抓到百萬分之七十嘛,所以一定會多放好幾十倍,甚至於幾百倍以上。而如果食物中含有硝酸鈉,其中則有
1/27
機會會被吸收
à
變成亞硝胺
à
變成亞硝胺鈉,一進入腸胃,即能致癌。
一直以來,都有那麼多的死豬肉,怎麼處理的
?
好吃的香腸啦
!!
用死豬的黑血、黑肉,先漂白,再加色,用血紅色分離法,然後加上硝,真是又甜又香,又紅又
Q
的。所以香腸、金華火腿、臘肉不要多吃。像香港名店阿一鮑魚的高湯,號稱用金華火腿熬煮的,含高量的硝酸鈉,吃多了,也就完了。
不過現在的硝,由於彰化一些餐廳的師父教授出來,已經轉身一變成了另一種「味精」,不少餐廳到處都在用了。
硝是一種還原劑。用硝來炒菜,只要放一點點,肉又紅又嫩,青菜又脆又綠,味道鮮又好。而且硝的價格只有味精的一半。做高檔的自助餐,菜色
1
、
2
個小時都不變色,也不變味。除了會吃死人以外,實在太適合做菜了。
所以現在有一種餐廳,標榜菜都不放味精的,又有好原味、好色澤。他們承襲彰化大師的教派,菜中放的就是硝。
外面是做生意的,別人放硝,你如果堅持不放,你的青菜會黑,肉又那麼不香嫩,你怎麼競爭
?
再勸愛吃很好吃的魯肉飯,焢肉飯的人要注意了
!!
大家都知道,豬肉加上硝,好吃得不得了,而且肉又
Q
嫩又香滑,肉色又好,是你最不能忘情的好滋味。但硝的含量是平常的一萬倍。所以現在外面賣的魯肉飯,焢肉飯,放硝的很多,小心為妙。
另外,樟茶鴨等菜色一定放硝,所以不應多吃。
如果每天都吃硝炒的菜,不出一個月,就會種下癌症的因子。
台灣人愛吃鴉片
那麼多人都忘不了、離不開的麻辣火鍋,在中國大陸已抓到大部分的麻辣火鍋,都放著罌粟花殼粉。罌粟花殼粉就是鴉片的殼,磨的粉,非常的便宜,掉在地上沒有人要的。而一旦加在食物裏,有一種擋不住的感覺,讓你非去那一家吃不可。
你知道嗎
?
在台灣,罌粟花殼粉也進了非常的多,一般都放在西點麵包裏。有放罌粟花殼粉的麵包店的麵包,實在是太好吃了,有一種擋不住的感覺。以前的有一種蜂蜜蛋糕,是高級品,現在蜂蜜蛋糕的味道與這種麵包一比,是完全比不了的。這種麵包實在太香太好吃了。如果,你總是特別離不開的某一家麵包店的特別某一種麵包,不吃的話,過了很久都會想念,覺得別家怎麼也比不上的,這可能就有點問題。
台灣人愛吃農藥
種菜一定要放很多大量的農藥,所以台灣人不能不吃農藥。
你到市場,怎麼選菜的
?
要好看的菜,還是難看的菜
?
這是供需問題。所以從現在起,要接受難看的菜。
農藥那麼多怎麼辦
?
首先菜一定要「先洗後切」。我可以告訴大家,外面餐廳的菜,一定是先切後洗,比較好處理。所以外面青菜也是不行的
。
記得,在家要先洗後切。在家不要用清潔劑洗菜,因為一定殘留。
記不記得坊間流行用「鹽」洗菜,可去除農藥
?
這是一個誤傳。怎麼來的呢
?
鹽的確可以清除農藥,但是實行起來,卻幾乎不可能。那是因為,必須用清水加上,不多不少剛剛好
1%
的鹽,去洗菜。其產生的物理
/
化學作用,可以去農藥。但是如果鹽是
1.15
%,
或是
0.98%
,就沒有任何用處了,所以其難無比。
還有一種笨方法,能有效的減少農藥殘留,那就是去根,去皮,把葉子一片片取下,刷表面,泡水二十分鐘,再用。
但如果都做不到,可以用下面所教,較實際的方法:
確實做到下列幾點,即能少吃農藥:
多吃地下的根菜類,較少污染。
吃外皮很厚,或要削皮的果菜。
吃外皮很滑的菜,較不殘留
(
如:蘋果好,芭樂不好
)
雨後再買菜,而且買經得起雨的菜。
一切菜都汆燙後再烹飪,可以洗去一些農藥。
煮菜全程不加蓋,讓農藥蒸發,也就是說,不可以燜。
吃冷凍蔬菜
(
已汆燙了
)
吃不含防腐劑的罐頭蔬菜
(
雖不好,但農藥很少
)
所以小白菜要洗淨後才能吃,農藥多得不得了。
苦瓜也不好
,
一般都有放農藥,外皮粗,不能削皮,農藥卡在皮的縫隙裏,無法去除,又要燜煮,農藥非常多。
會做菜的人,風險要分散,一天吃低風險,一天吃高風險的菜。
另外要注意,有些常吃的食品如:豆腐、豆干、麵條、米粉等,有經漂白水,
CL2
,硫磺等,加色或漂白過,所以一定要汆燙,去除毒質。
問題:如何洗蔬果才能去除農藥?
台灣人歡迎基因改造的食物
五年前才上市的基因改造的食物,已知能使實驗室的動物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但因為統計資料缺乏,目前對人体情況不明了。
(DDT
在
50
年後才發現對人体不好。
)
美國的法律是,除非能證明對人体有害,才不能上市。
歐洲的法律是,證明對人体無害,才能上市。
因此,時至今日,美國的農產品已九成以上,全面基因改造。
台灣跟隨美國的腳步,也欣然接受基因改造的食物。其中,現在台灣人所吃的黃豆類食品,如豆腐、豆漿等,以及所買的黃豆,除非特別加註聲明,否則都是基因改造的食物。另外,美國進口台灣的玉米,蕃茄醬,義大利麵醬等等,以及台灣一些標榜「生化」或「科技」的食品或飲料,都是基因改造食品。
WTO
以後,美國基因改造的食物,包括水果與蔬菜,會全面輸入。基因改造,因為好種好收,現在也推廣至很多的台灣農作品。到時候,如果想吃非基因改造的傳統食物,就要認真的去尋找了。
台灣人大吃非食用色素
直至今天,不可以食用的色素,還是廣泛的被添加在食物中。如「紅花米」是不可食用的色素,卻一直用在紅龜粿上。而鹽基性介黃,亦非食用色素,還是常被使用在製造俗稱「它獷」的黃蘿蔔上。所以想活得健康,應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已的安全。
以下是可食用的色素的「完全手冊」。雖然可以食用,還是添加物,最好是不要去食用,更不要提那些,不可食用的有害色素了。
可食用藍色色素:
1
號、
2
號
(
或
4
號
,
目前有爭議
)
可食用綠色色素:
3
號
可食用黃色色素:
4
號、
5
號
可食用紅色色素:
6
號、
7
號,
40
號。
其他,只要沒有提到的,雖有廣為使用,如紅色
2
號、紅色
103
號等,都是能避免就避免為吉。
小心使用清潔用品,與食物的保鮮膜、吸管等。
清潔用品
你用什麼來洗澡?用什麼來洗碗?
這些有毒的化學,怎麼由無毒的大自然提鍊出來呢?
海水蒸發
à
成為鹽
=
氯化鈉
à
再用化學法,分離提鍊
à
氯化物,與鈉化物。
(
毒
)
氯化物與鈉化物,都對人体不好,因為都有毒,無法排除。但是商人可以在兩邊的用品,大賺其錢。
台灣人愛用的氯化產品類
|
台灣人愛用的鈉化的產品類
|
清潔劑
|
鈇胺酸鈉
=
味精
|
消毒劑
|
硝酸鈉
=
香腸、火腿、素香腸
|
除草劑
|
己二烯酸鈉
=
豆干、防腐
|
農藥
|
檸檬酸鈉
=
各種飲料
|
DDT
|
甲基纖酸鈉
=
飲料內
(
如芭樂汁
)
的濃稠物
|
台灣人愛用的氯化產品類
|
台灣人愛用的鈉化的產品類
|
|
三偏磷酸鈉
=
食物有
Q
度
(
硼砂的新替代物
)
便當飯、粉圓、丸子類等
|
|
亞硫酸氫鈉
=
金針
(
的黃色
)
|
其中,清潔劑愈來愈乾淨,也愈來愈毒。
早期使用
CL2
氯氣
(
毒
)
其次用
HCLO4
次氯酸
=
以前的洗潔劑,漂白水等
(
很毒
)
後來使用
H2CLO7
過氯酸
(
非常的毒
)
現在則是大概都是二氧化氯
CLO2
(
超級猛毒
)
大概九成以上市面架上所售的清潔劑都是。
)
清潔劑,殺菌力愈好,清潔度愈高,但是愈是高度致癌。
包裝用品
你用什麼來裝放你的食物呢
?
名稱
|
用途
|
毒性
|
PE
聚乙烯
|
塑膠袋
|
毒性較低
|
PP
聚丙烯
|
塑膠袋
|
|
PS
聚苯乙烯
|
保利龍
|
|
PVC
聚氯乙烯
|
保潔膜
|
絕不可加熱、毒性很高
|
PVDC
聚偏氯乙烯
|
保潔膜
|
不可與油脂混合
|
化學名中,中文筆劃愈多愈毒,英文字母愈後面愈毒。
要使用
PP
與
PE
產品
原因:
PP
與
PE
是碳氫化合物,成分是臘,不會被人体吸收,就算是吃下去,也會被排出來。
(
所以蘋果:打臘的比農藥防腐的好
)
PE
袋
(
密度小,全透明,磨擦聲小
)
,可耐熱至
105
℃都無毒。
PP
袋
(
密度大,半透明,磨擦聲大
)
,可耐熱至
135
℃都無毒。
而一般市售的紅白條的塑膠袋,是回收而且摻有紅色色素,此色素會危害人体,不可碰觸食物。
小心用
PS
產品
PS (
聚苯乙烯
)
產品使用不當,會產生劇毒,影響中樞神經。
PS
產品
(
全部含苯
)
包括:保利龍碗盤
PSP
,各種非
PE/PP
的塑膠杯碗盤
HIPS
、透明塑膠杯
HIPS
,透明盒
(
硬的,彈指會有梆梆聲
,
可裝水果、生煎包子那種
)OPS
,便當盒蓋
(
底下是深咖啡色或紅色那種
)
、養樂多瓶。
PS
產品是含苯器皿,會被三種的食物溶解、分解,產生劇毒、或致癌,危害人体。所以,以下三種的食物,一定不能與
PS
產品接觸。
酸性
(
水果如柳丁、鳳梨、葡萄、楊桃,百香果等等含豐富維他命
C)
芳香味道
(
草莓的香,精油的香,有香味的食物
)
脂類
(
油膩的食物,肉類、油炸、油炒物
)
含苯的器物
(
包裝材料
)
,與含氯化合物
(
加工食物或包裝材料
)
,兩者加熱至
200
℃後,則產生戴奧辛,所謂的世紀之毒。
含苯器皿,也應避免使用,會致癌。
PVC
保潔膜
(
聚氯乙烯
)
,不應使用在食品上。
保潔膜一定要買
PE
的,用在廚房食物上,才安全。市面上有很多保潔膜是
PVC(
聚氯乙烯
)
與
PVDC(
聚偏氯乙烯
)
的,
PVC
不可加熱,
PVDC
不可以包裝油脂食物加熱,會釋出毒性。買保潔膜一定要看包裝上的材質說明。
吸管則應使用透明的
(PE)
,最好不要使用有色彩
(
包括白色
)
的吸管,此含有色素,如同紅白塑膠袋一樣,不應用來放食品。
注意:買來的油,切不可隨意裝瓶。
如果沙拉油,裝在
PVC
(
透明瓶身,沒有皺折,底部有一平線如:
Ø
或Θ
)
的瓶子內賣,亦不可買
(
市面有
)
。油要裝在玻璃瓶最好,其次是金屬瓶、或是
PET
保特瓶中或是
PP
、
PE
瓶
(
瓶底有皺折,底部如☉即可,可以回收
)
。
使用紙巾:
(
正確使用,不毒害我們的環境
)
衛生紙
(Toilet
Paper)
:
溶於水,可被水分解,可放入馬桶中沖走。
抽取式衛生紙
(Tissue)
:
不溶於水,不被水分解,不可入馬桶中。
餐巾紙
(Napkin)
:
不溶於水,不可入馬桶中。
粗的擦手紙
(Paper
Towel)
:
不溶於水,不可入馬桶中。
而衛生紙不能用來擦臉或擦食物,會分解出微細毛屑。
台灣沒有真正的全有機蔬菜。有的只是準有機和一些投機生意人,想多賺一點錢。因為有機蔬菜比其他一般的菜貴
80%
。你如果以為買的是有機蔬菜,則處理上會太粗心,又會吃到過量的農藥化肥,化學激素,又只好死得早了。
什麼是有機蔬菜
?
有機,就是有碳
C
氫
H
氧
O
的有機化合物。
有機蔬菜,簡單的說,也就是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沒有照燈光,沒有加生長激素
(
荷爾蒙
)
,要有休耕期,三公里內沒有污染
(
台灣沒有可能
)
,一定以網式栽培的菜。
有機蔬菜較甜脆,不容易變色
(
褐變
)
。而且有機蔬菜一定是黃綠色。如果是綠色的,則是騙人的。
水耕蔬菜不是有機蔬菜
:
所有的水耕的蔬菜,都在水中加了化肥,並且只供給有限的養分,絕對不是有機蔬菜。但現在台灣,都當做有機蔬菜來賣。
芽菜不是有機蔬菜
:
小麥草,豆芽菜,苜蓿草,綠豆芽,黃豆芽都很差勁。因為本來應該要八天才長大的芽菜類,現在一天就長大了。因為放了瑩光增白劑。這種有毒的類生長激素,會催化芽菜生長,而且芽又大又肥又不會壞,會致癌。這種芽菜,都不是有機蔬菜,但現在都當做有機蔬菜來賣。
所以有機蔬菜,還是少買。多花錢,健康卻不見得有保障。
吃素比吃肉健康,但前提是,你了解如何吃正確的素食。否則你不但不能健康,不能益壽延年,大概還比吃肉的人,容易早死。
首先要知道:所有的各種豆子類,都有抗營養因子存在,經過煮熟後,才會消失。所以一切豆類都必須煮熟才能食用。廚師做菜,豆類
(
包括青豆、黃豆芽等等
)
一定要先汆燙,再煮熟。豆子不可是脆脆的口惑。
(
要全熟軟化
)
例如:
黃豆有很高的抗胰蛋白質酵素,豆漿要至少要連續煮沸四次,就是煮一次加一次水,再煮,如此四次才能食用。亂煮豆漿會生病、拉肚子的。
吃素的時候:
首先注意:
少吃加工食品,常吃天然的青菜,水果,豆類,米食。
第二要注意:
素食中,蛋白質的攝取,一定要配對進行。因為所有的天然素食,都是不完全蛋白質。要是經過配對,會轉換成比肉類更優良的完全蛋白質,幫助身体活得健康長壽。
例如:
{
豆類
+
穀類
}
,
{
豆類
+
穀類
+
麵食類
}
,
{
奶類
+
麵食類
}
。
這配對的
{
}
內的東西,一定要在同一餐中,一起吃下去。
為什麼呢?例如:黃豆有很高營養,但缺乏甲硫胺基酸。互補為芝麻。吃純素的人,一大杯
500cc
的豆漿,只須要配合七顆芝麻即足夠了。那只是一小口燒餅上的芝麻而已。多吃的會增加身体負擔。
(
注意:有吃蛋吃肉的人,不要用互補式的吃法。由蛋肉類取得的蛋白質,通常已超過你每日所需量。過量營養,是造成一切現代病的病因。
)
在人類的文明裏,凡是這樣正確吃主食的民族,都能存活下來。因為古時新鮮肉類,難以取得、保存,所以素食蛋白質,必須佔人類飲食的大部分。
民族正確飲食的例子:
吃豆腐配飯
{
豆類
+
穀類
}
的漢民族。
吃味噌湯配飯
{
豆類
+
穀類
}
,豆皮壽司
{
豆類
+
穀類
}
的日本人。
吃麻醬麵
{
豆穀類
+
麵食類
}
,豆漿燒餅油條
{
豆類
+
穀類
+
麵食類
}
的中國北方人。
吃咖哩豆子飯
{
豆類
+
穀類
}
的印度人、豆子飯
{
豆類
+
穀類
}
非洲人。
吃比薩
{
奶類
+
麵食類
}
、義大麵
{
奶類
+
麵食類
}
的義大利人。
吃牛奶餅乾
{
奶類
+
麵食類
}
,吃奶油麵包
{
奶類
+
麵食類
}
,起司三明治
{
奶類
+
麵食類
}
的西方人…等等。
另外,玉米與青豆是絕配,可以互補。玉米缺乏離胺酸
(
以玉米為主食,會產生癩皮病
)
,青豆含離胺酸。所以在中西文化中,常常見到玉米、青豆、胡蘿蔔在一起所煮的炒飯,或肉邊配菜。因為它的高營養價值,這也是最常見的冷凍蔬菜。
吃東西是一門學問。吃素更應該學習看書,了解如何吃素,才是正確的,而不是一味的吃醬瓜
(
加工食品
)
、麵筋
(
加工的
100%
蛋白質
)
。或是注重口味,常常吃外面餐館
(
大部分是加工食品
)
。或是以為吃素的人須要多一點營養,可以大吃補品
(
如營養食品,或高度加工的奶類、起司等,或吃過量的豆類種子類,沈積過多蛋白質
)
,造成身体負荷過重,排毒不易,提早駕鶴西歸。
最好的運動是散步。
歐美研究指出,每天散步一個小時,可以減低
90%
直腸癌的機率發生。
運動可以幫助身體代謝,不便秘。如果不想得癌症,就要動。
世界上,沒有心臟癌。因為心臟時時都在動。若器官一直在用,則不會生病。
鯊魚終其一生,沒有靜止的一刻。它也是地球上,不會得癌的罕見動物。
建議更年期以後的婦女,運動下腹部,
(
例如逍遙功第
3~5
式
)
。較不容易得子宮癌。另外,婦女月經來的,如果產生經痛,還是要稍動一動,讓經血流出。不可完全靜止。經血不動,會產生倒流,久而久之,會病變成瘤。
問題︰如何運動最合宜?
便秘、忍尿,就是使毒素累積,無法排除。
如果正常的吃喝,而不能每天正常的大小便的人,不用再說,一定能比別人更早落葉歸根的。
總之,今日的世界,要善能養生的人,必須克制食慾。
首先,不要迷信好味道。要了解,正常的食物味道不錯,但是味道的範疇,不可能差別太大的。在家裏你用真材實料用心去煮,沒有那麼好吃的話,在外面不應該會變得太好吃。在以前的時代,沒有那麼好吃的東西,到今天,更不應該變好吃了。
再來,要知道什麼是原味。你要煮菜,應該立願做頂級的廚師,挑戰自己,煮出好原味來,絕不在生食肉品內,或在烹調中,添加化學物品,來增進不真實的鮮味與色澤。
然後,請幫助自已與大眾,活得健康長壽。今日健康長壽之道,有很大部分,是靠一個人對環境與食品的認識。對這方面的無知與天真,可以奪去你的健康與生命。做一個有良心的廚師,肩負大眾健康的巨責,尤其要常常吸收這方面的知識。
總結
當心護士阿姨叫便當太好吃喔?
試一試您閱讀本文吸收的能力?現學現賣?
回想一下您中午吃的便當
.
是不是很好吃?又健康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