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棲街』- 手札部落格
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aspx?MId=3779      
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札記,其五   (點閱624139)
器材分類:Canon 佳能 / 數位單眼 / D3100    日期:2007/8/25

為什麼要使用底片,為什麼不要放棄傳統攝影?
仔細想想,光從資本與效益比來看
數位相機的優勢太大太大了,底片只是一張薄薄的記憶卡
可能只是型號的不同(CF、SD、MS、xD…)
等於是數以百計可以重複使用的銀鹽底片

想學怎麼拍出好照片的人,於是考量這種可近乎無限「試誤」的機器
就柯達的T-MAX100分裝片來說,一卷三十六張,九十塊新台幣等於是按一次快門就是三塊錢,換個角度來看拍照的人會考量更多,光圈或快門要如何設置最好玩著玩著…時間久了,功力慢慢磨出來的人可以馬上告訴你現在所處的位置,要用怎樣的光圈大小跟快門速度最適合。

很神嗎? 其實這也是經驗累積的結果
他們想必也經歷過,那種拍完才發現浪費一整捲底片的事情
後工業社會的一些圖像特徵是:迅速、低技術門檻、便於傳播、過度浮濫的數量與意義
在現今數位相機的消費型態與市場可見一斑
擔心沒有圖像的生產,就對生活有如電影菲林快速捲過的慌張感於是我們渴求著一台機器在手,強迫症般地東拍西照
急於留下點什麼~

為什麼要用黑白攝影,從化學與光學的關係來看
彩色顯影的原理遠比黑白複雜,在暗房裡頭,能把黑白玩好就很不容易了(我還沒辦法做到)
黑白顯影有它純粹的藝術性,即是一種濃度深淺的搭配,美學的無聲展現
另一方面還是從資本來考量,黑白放相比較便宜
這也可能是傳統攝影裡頭,黑白的優勢或主場。

再往下看。由於數位影像生產的堡壘已經淪限
或許~有些玩家就藉著這種小眾、非主流的傳統暗房來與數位作區隔
畢竟暗房設備不便宜,也不是隨便一人家都會有的
相較於數位相機馬上檢視,即拍即看,便於散播的特性
與傳統攝影的手工沖片、放相、作試片一比
數位造影那種工業特徵的對比就立即浮現
一如國小社會課本,傳統手工與機器大量生產的鮮明對比。

那傳閱著原始照片相本,登記加洗數量的日子離我們多遠了呢?
相信不遠 ~有多少人會把數位相機裡頭的照片洗出來呢?
有時候我懷疑數位影像的存在感究竟如何。
隨著一場災難性的病毒入侵或遺失浩劫之後,那些照片呢?
我只是忽然想到,不用花錢就可以傳播圖像與意義的數位造影
初步覺知了這件事以後,還是不得不屈就資本家營造的環境
渴求著下一台永遠不夠錢買的機器與鏡頭。

有時會去怨恨資本家區隔出的造影階級,說著每台機器擁有不同的能力
正好因應有著不同資本額度的消費者,怎麼會如此剛好
要說它是巧合,還是一場我們擺脫不掉的遊戲與夢魘?


內部引用此文章 》 外部引用網址: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應列表 ( 0 )
欲回應請先 登入

引用列表 ( 0 ) 為避免不當廣告,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作者本人開啟後,其它網友才能看見。
  此文章未被引用

印象工場 攝影家手札 版權所有 © 2008 Photosharp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