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精彩 - 手札部落格
http://www.photosharp.com.tw//Blog.aspx?MId=4811      
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下一篇
三角湧的故事    (點閱785496)
器材分類:Canon 佳能 / 數位單眼 / EOS 10D    日期:2008/2/1

http://www.flickr.com/photos/jacklee-monica/sets/72157603827665727/

三峽,原為三峽,由來就是橫溪、三峽溪、大漢溪三溪的匯流之地,以前舊稱三角湧就是這樣的由來。現為民權街.大多都是日據時期所建巴洛克式洋樓的建築.曾被列為三級古蹟,因過於破舊毀損且無力維修於民國82廢除古蹟之認定。可惜現有的建築非以前真正的外表而是經過修建而成。

清乾隆年間,三峽聚落成形,商業活動繁盛,明末清初,渡海來臺開墾的移民,坐著船沿淡水河,逐漸往上游大漢溪畔的三峽地區開墾,形成村落。人們為了取水及灌溉方便,大都住於水邊,所以三峽最早開發的地區是橫溪、三峽溪、大漢溪附近,後來因所住侷限才漸往山地發展。
三峽因山區範圍龐大,先民耕種之餘,上山伐木、採藤、燒炭,且三峽近山產大菁(可製作染料),又有清澈的三峽溪水,故由淡水河運進布匹,造就了染布業之發展,早年三峽老街的商店就以染布業為最多。後來有外國人發現三峽地區的山地很適合種茶,又有天然資源樟樹,於是人們開始種茶及製作樟腦,染布、茶、樟腦為三峽過去最大的物產。
清乾隆年間,安溪移民入墾者漸增,於是有「溪聚落」形成,三峽的第一條街「三角湧街」(即現今民權老街)也在此時初具雛型。
晚清的三角湧以熬樟腦、製茶及染布為主要產業,並以三角湧街為集散中心,利用河道縱橫的夙富水利,將貨品運送至全台各地,甚至外銷他國,在極盛時期往來船隻達六十艘之多,市街景象繁榮。
日據時代,積極建設三峽,造就獨特建築風格
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簽訂馬關條約,日軍登台後,首遭三角湧義軍抵抗,殲滅日軍數百人,隨後遭日軍焚街燒殺報復,三角湧街庄及祖師廟皆在此時付之一炬,於日治初期再度於廢墟中重建。日治中期,日人開始開採煤礦與木材,成為三峽新興工業。
此時的染布業也因洋服、西服及布行代之而日漸衰頹。大正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推行「街區改正」工作,形成今日民權老街現存的立面,並建設輕便鐵道作為主要文通工具。
日治晚期,日人大力推展皇民化運動,三峽著名地標-三峽拱橋,也在此時期落成,水運時代自此宣告結束,三峽街庄的交易逐漸轉變成基本的民生消費。

台灣光復,祖師廟漸添藝術光輝
台灣光復後,改制為三峽鎮,三峽人的信仰中心-長福巖清水祖師廟由藝術家李梅樹教授主持改建,由於建造技術匠心獨具,精雕細琢,造就了祖師廟「東方藝術殿堂」的美名,使祖師廟在莊嚴的宗教氣息中,增添珍貴的藝術價值。

文取三峽三角湧老街。


 
 


內部引用此文章 》 外部引用網址: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應列表 ( 6 )
ys16jang 留言於2008/2/1 上午 08:27:09  
古色古香!很美的夜拍作品!!

白柏棠 留言於2008/2/1 下午 04:58:05  
「三角湧」,很親切的稱呼,
小時候長輩沒有人叫它為「三峽」,都嗎叫它「三角湧」。

2020 留言於2008/2/1 下午 06:46:40  
巴洛克式洋樓的建築,我在南部滴旗山有見過,真美!
只是較不完整!
感謝尼滴分享!有空一定要來三角湧走走拍拍!

samu 留言於2008/2/3 下午 02:09:02  
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建築!!~以前一定是"好額人"的住宅!!~
拍的真棒!!~

ccw0801 留言於2008/2/21 下午 01:29:29  
拍的真的棒!!~加油

ccw0801 留言於2008/4/2 下午 05:26:21  
三峽在我印象還有賣牛角麵包聽說很有名

欲回應請先 登入

引用列表 ( 0 ) 為避免不當廣告,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作者本人開啟後,其它網友才能看見。
  此文章未被引用

印象工場 攝影家手札 版權所有 © 2008 Photosharp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